本书作者试图从营销学视角探究企业、政府和非营利组织能够为推进共同利益,创造一个全人类共有的、更美好的世界做些什么。通过名人和知名企业的案例,描述这些改革者的行动所取得的社会进步,并提出如何制定“为最大多数人带来最大利益”的战略。作者指出本书的读者对象为,想解决社区问题的公众、希望为公益事业作出贡献的企业、旨在改善服务和
货币、银行与金融业是计量史学关注的核心领域。本书将计量统计技术与经济金融史进行结合,先后讨论了早期资本市场的发展、美国金融体系的起源、美国内战前的银行业发展、世界金融市场的发展、美国经济大萧条、金融体系的功能与经济增长的关系、金融恐慌与崩溃、支付制度、市场利率等经济金融史和经济学理论重点关注的领域,最后聚焦于中央银行、
人力资本是劳动力所拥有的技能储备,它在经济发展进程中的作用是计量史学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本书先后讨论了早期人力资本的形成与经济增长的关联、美国劳动力市场的演变、近代人力资本的转型、工业化进程中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劳动力市场上的性别差异、国际移民等劳动力经济学和人口学重点关注的领域,最后聚焦于人力资本概念的历史演变
随着众多学者投入计量史学研究,其研究领域也逐渐细化,发展出人体测量学、农业计量史学等分支。本书重点关注这些细分领域在政府、健康和福利等公共问题方面的应用,从历史的角度讨论了人类身体与健康状况变迁、营养与生物学意义上的生活水平改善,关注政府在推动农业变革、应对经济萧条、建立医疗市场、组织战争动员等方面的重大作用,并剖析了
计量史学是一门用经济学的语言来表述历史的学科。本书概述了这一年轻学科的发展脉络,介绍了它在经济学内部壮大的过程、主要学术团体的建立与发展、该学科关注点的转移,并在关于加拿大经济史研究的讨论中,证明了计量史学确实改变了人们对于经济史问题的看法。本书对计量史学的两位重要创始人罗伯特福格尔和道格拉斯诺思进行了尤为细致的介绍,
本书关注社会保障主题,并围绕这一主题分三个专栏。公共政策研究专栏探讨了公共政策的助推机制,因果追踪机制在公共政策评估中的应用和美国基础科学研究政策的演变及对中国的启示;在社会政策研究专栏里,各篇文章就我国城镇居民福利态度的变迁、地方政策一致性量化评估方式及优化策略、美国联邦医保项目欺诈的防控与启示以及大湾区住房支持政策
制度深刻影响人类历史的发展,根据诺思的定义,制度既包括道德、习惯和行为准则等非正式约束,也包括宪法、法令和产权等正式约束。本书通过研究美国奴隶制、比较近代早期在东方开展贸易的欧洲公司的控制结构和运营模式、梳理英属北美殖民地的经济史、探讨拉丁美洲和北美大陆产权制度、揭示美国西进运动中水资源的重要作用等,集中呈现了计量史学
本书基于实证证据,为读者提供了当市场由顺转逆时进行成功投资的行动指南。过去几十年里,下降的利率和急速增长的资产价格刺激了实际收益。然而,市场过去的这一爆发让许多退休储蓄者和投资者现在不得不面临历史上超低的未来预期收益。通过着眼于这一压力挑战,本书强调了长期投资实践(遵守准则、保持谦逊和耐心)将有助于成功投资。作者在书中
为充分了解创新的本质,有必要研究技术变革所面临的限制及其与其他经济部分的互补性的历史记录。本书全面展现了知识体系更新、发明创造、新设备更新等创新过程,同时强调了创新路径依赖的重要性。对同样具有创新性的艺术文化、交通与旅游等行业而言,外部性创造了新的经济增长机会,而这些新的经济增长机会又促进了规模经济和集聚经济,并为当今
作为中国传统思想特有的范畴,“治道”这一概念早在先秦时期就已形成,秦汉以后被历代思想家、政治家所广泛使用。本书详细分析了从先秦到明清,历代以来主要儒家哲人的治道理想,试图展现古典儒家政治哲学的发展脉络,为现代中国的思想演变和社会发展提供参考与启示。作者认为,以孔子为代表的先秦儒家在“礼崩乐坏”的历史背景下所教导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