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对江西省国医名师黄存垣60余年临证精华进行的系统总结。全书分三部分,临床辨治经验部分是黄存垣教授对专病和部分经方的辨治应用经验总结,临证医案部分包含其治疗内科及妇科等常见病医案,医话杂谈部分则主要介绍中医预防保健心得,对指导临床具有重要意义。
《金匮要略》原书内容被分为7类,每类之前述其概略,每节经文之后,详加注解阐述。本次整理选择精善本,精勘细校,并对文中疑难字句进行释义。
《灵枢悬解》为黄元御逐篇、逐段阐释《灵枢经》的专著,于《灵枢》正其错乱,发其幽杳,重新编次为刺法、经络、营卫、神气、脏象、外候、病论、贼邪、疾病等九类,分为九卷,八十一篇,逐一诠释。对经络、腧穴、刺法等理论,多有创见,冯承熙认为“远胜于前人之所为也”。
《脉经》是晋·王叔和所撰的脉学经典著作,全书共10卷,97篇,以“类例相从”的方法,对晋以前医学文献进行了一次全面而系统地总结。卷一、卷二及卷四论脉:卷三论脏腑:卷五载张仲景、扁鹊、华佗等论脉及察声色:卷六论五脏六腑病证;卷七载张仲景论伤寒:卷八及卷九载张仲景论杂病;卷十为手检图。本次整理精选底本及校本,并对疑难处作注
本书由清·黄元御撰写,作者将黄帝、岐伯、秦越人、张仲景视为医中四圣。本书阐发四圣典籍精蕴。卷一天人解,卷二六气解,卷三脉法解,卷四劳伤解,卷五至卷七杂病解,卷八七窍解,卷九疮疡解,卷十妇人解。本书是一部以临床为主的综合性医书,集中体现了黄氏的学术思想与理论建树。
黄元御将《素问》重新编次为养生、脏象、脉法、经络、孔穴、病论、治论、刺法、雷公问、运气等十类,分为一十三卷,逐一诠释,名日《素问悬解》,本书是黄元御诠释《素问》的专著,对天人相应、阴阳五行、五运六气等理论,着力阐述,颇具独到见解。本次整理选择精善本,精勘细校,并对文中疑难字句进行释义。
本书分六卷,卷一述古,博采前人关于瘟疫的论述。卷二论治,包括总论十二条及瘟疫统治八法、瘟疫六经治法、瘟疫杂症治略等。卷三杂疫,广泛收集各种疫症,共七十二症。卷四辨疑,作者根据自己的心得体会对前人关于瘟疫的论述进行了辨析。卷五诸方,设避瘟方、除瘟方两类,载方一百二十余首。卷六运气,以《内经》“人与天地相参”理论为基础,分
全书分为四卷,载药一百六十一种。卷一论述甘草、白术、人参等三十余种药物和由之而组成的九十四方;卷二论述当归、阿胶、地黄等五十种药物和由之而组成的四十四方;卷三论述黄芪、薯蓣、五味子等三十余种药物和由之而组成的五十方;卷四论述茯苓、猪苓、泽泻等四十种药物及由之组成的五十六方。全书以药为经,以方为纬,于每药之下,首述其气味
全书共十卷,二十二篇,为我国现存最早的《伤寒论》全文注解本。成氏采取“以经注论”的研究方法,不仅使《内》《难》《伤寒》学理一脉相承,融会贯通,具有探本寻源,互相渗透之妙,同时还起到经论结合,“以论证经”的效果,使伤寒方证义理明晓,《内》《难》学理具有实际的内容。
黄元御对《伤寒论》重新编次,分为十二类,一十四卷,逐条诠释,名日《伤寒悬解》,并撰“仲景微旨”冠于书首,相当于全书总论,主要阐述寒温异气致病特点、伤寒传经规律等。张琦评论该书:“纲领振举,条理综贯,积疑尽释,豁然遂通。黄氏之学,博究天人,钩致深玄,而于是书,尤为精赡”,并附“伤寒例”于书末。本次整理选择精善本,精勘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