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尝试在汉语具有强空间性特质这一观点下,探讨戴浩一提出的汉语时间顺序原则,发现象似性语序对汉语研究虽具重要价值,但也发现时间顺序原则存在研究对象、个性与共性、普遍适用性等方面的问题。本书通过对汉语民族时空隐喻偏好的分析,从传统文化脉络中观照汉语民族的时空观及其思维方式,并以英语为比照,揭示汉语具有较强的空间顺序象似性
城市主体与以往抽象的主体思想不同,城市主体植根于历史唯物主义改造空间的实践活动。城市作为人改造自然的实践产物,对其的改造过程体现了人运用客观规律并进行空间实践的主体力量。与此同时,人在改造城市的过程中,将部分本质转移于城市中的建筑、街道、广场等客观对象,作为实践产物的城市反过来承载了人类意愿、记忆与情感,进而影响了城市
人口老龄化、人力资本和技术进步是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目前人口老龄化带来的人口数量红利减退、进而劳动力成本攀升,都导致我国依靠要素驱动的传统增长模式难以持续,将传统的要素驱动型增长模式转换为技术拉动型增长方式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毋庸置疑,人力资本是推动技术进步的核心要素。在我国人口老龄化形势愈加严峻和经济增
本书研究了国际产能合作相关的理论基础,利用王直的方法测度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装备制造业2010-2017年全球价值链地位指数与前后向参与度,并基于贸易增加值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新显性比较优势指数进行测度,分析了装备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的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本文通过构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装备制造业价值链的合作机
本书为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优势学科项目“数字化审美与数字美学发展研究”(项目批准号:19BYSJ64)的最终成果,为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数字美学理论话语建构研究”(批准号19BZW027)的中期成果。本书聚焦数字化时代的审美实践与数字美学研究,对数字化审美的前世今生、虚拟现实、元宇宙、人工智能技术等影响下的数字
本书框架的构建将基于“提出问题(伦理风险)—分析问题(风险成因)—解决问题(治理路径)”的宏观思路,探析社交机器人对当下伦理标准、法律规则以及相应的公众利益、社会秩序带来的挑战,考察国外社交机器人治理的逻辑与方式,并在从一般到个性的联结中探索有效的治理路径。“社交机器人”是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在线社交网络的产物,具体指在
本书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研究对象,以高校第二课堂作为研究载体,主要探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第二课堂的方法和路径,旨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生的个人价值观,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做好思想上的准备和行动上的指引。本书运用典型分析、学生问卷调查和教师访谈等方法,分析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
研究中国共产党政治话语,就是研究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实践的思想观念的历史演进、主要范畴、主要关系等内容。通过研究政治话语,可以透视中国共产党具体执政思想的转变,并且发现这种思想转变如何影响中国社会和国家的发展走向乃至世界的整体格局。国际事务的交流,更多地反映在话语的交流上。要使世界了解中国,关键问题在于中国如
该研究主要观点一是合村并居使得农村居民的社会关系发生了重组,居住空间发生了变迁,从而促使农村民间借贷不断扩张。二是通过对合村并居综合驱动力三种状态的分析得出,合村并居能否推行,既不能简单肯定也不能一味否定,不能搞“一刀切”。三是采用逆推归纳法求证用政府主导这一模式推行合村并居时,政府和农民博弈的子博弈完美纳什均衡,最后
本书在传统文化的指导下,论述了中国古代政府展现出不俗的公关能力,在处理君民关系、民族关系、外交关系、组织与民众关系、人与自然关系都有独到之处;以“以民为本”、“仁政”思想去调和君民对立;以“大一统”、“华夷一体”思想调和民族对抗;以“天人合一”、“顺其自然”思想和谐人与自然关系;以“仁义”和“自治”思想处理组织与民众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