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赏石艺术初论》共六章,先界定了园林、景石、赏石、园林赏石等概念,再系统地对园林赏石构园用途、园林赏石置景艺术、园林赏石形式美法则、园林赏石美感营造进行了阐述,内容涉及园林赏石审美心理、园林赏石石种、园林赏石中国风骨、园林赏石时代化、园林赏石特色论等。该书理论论述与园林赏石实例紧密结合,图文并茂,详细分析了中国园林
侵华日军南京“荣”1644部队是二载时期日本在海外的6支细菌部队之一,其建制规模、细菌武器研发及实战能力仅次于哈尔滨731部队。本书基于国际社会禁止使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之和平愿景,通过揭露“荣”1644部队生物细菌战罪行史,达成警示世人、引为镜鉴之学术目标。本书首选日本战史文献、苏联《伯力审判材料》、美国馆藏相关解密资
长时间以来,国内学界对1918-1920年的俄罗斯国内战争的研究,主要呈现的是苏维埃政权和红军这一面,即冠以军事共产主义的历史时段,而对于苏维埃政权的主要竞争对手白卫军,则缺乏应有的关注。本书以俄罗斯近30年来公布的有关红军和白卫军的档案为基础,辅之以各种白卫军参与者的回忆录、日记、书信等资料,通过对白卫军的起源、社会
本书立足于中国场域中的课程改革现状,聚焦课程改革中伦理危机、道德规范和价值关怀方面存在的问题,探索课程改革观照公共善的解决方案。立足于社会学与伦理学的视角,作者层层递进地阐释了从权力伦理到制度伦理再到秩序伦理的伦理追求,创新性地探索了课程改革在契约精神指导下如何构建一个更加开放、包容、多元的育人环境。
全书分上下两编。上编包含十篇论文,对萨珊波斯的政教关系、法律文书和祆教风神等进行了考察。同时对穆格山粟特文婚约及中古粟特女性的法律地位进行了研究。文章也兼及同样源于波斯的景教、摩尼教沿丝绸之路传入中土的问题。开篇纪念蔡鸿生先生的文字,以及下编所包含的十篇书评和会议综述,主要对涉及丝绸之路与东西文化交流,尤其是有关古伊朗
中国现代长篇小说是20世纪中国文学最有实绩、最有影响力的文学体式。本书为系列丛书的第一辑,选取了平襟亚、张资平、蒋光慈、叶灵凤、张天翼、碧野、周楞伽、姚雪垠、李辉英、谷斯范、王西彦、田涛、无名氏等十八位作家,以人性的、历史的、审美的、时代的选取标准,着重关注中国现代文学中被忽略的长篇小说创作。通过代表作家的长篇小说论析
一切分析判断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认识国际问题,一定要具体地分析具体问题,这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我们可以做出这样的预测,今后一段时间乃至21世纪,是资本主义不断下降并走向衰落的历史阶段,是社会主义不断上升并走向成功的历史阶段,是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两种力量、两条道路、两种制度、两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强盛的重要标志。本书作者李汛,博士毕业于康涅狄格大学。主要研究领域为全球健康人力资本和创新创业。第一章前言,主要介绍健康人力资本的定义,测度、全球现状和变化趋势,以及相应研究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第二章为健康人力资本的影响因素:来自全球的证据。第三章为健康人
本书在中国古典山水诗歌的参照下,研究了中国新诗书写自然的问题。主要论述了新诗对自然进行赋形的方式,以及自然书写对新诗语言、形式发展与成熟的影响,尤其对提升新诗境界的重要作用。重点研究了自然进入新诗的方式以及变化过程,现代诗人书写自然的美学原则。本书分为五个部分,前四章依照纵向递进的顺序,分别从自我与自然、国家与自然、人
综合考虑中国近代史学相关言说的用语习惯,本书所用“古史”一词,泛指秦统一六国前的中国历史。但是,本书并非对“古史”诸问题进行专门研究,而是从20世纪出版或发表的中国历史撰述中考察学者对“古史”是如何“叙述”的。各章安排,以中国“古史”建构的具体“问题”(如分期与断限、“古史”撰述对神话传说材料的“处置”方式、考古学的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