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别于单线条的“人的解放”进路,本书把马克思早期政治哲学的形成和发展划分为自由主义、共和主义、哲学共产主义、科学共产主义四个阶段。本书各章基于MEGA2文本,具体考察了马克思《博士论文》时期的自由主义政治哲学、《莱茵报》时期的共和主义政治哲学、从《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到《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哲学共产主义政治哲学、从《德
本书从管理学、社会学与人口学的视角,对当代中国流动人口城市化进程中群体分异问题及其包容性治理进行了系统的理论与实证分析。本书比较系统的分析乡城流动人口城市化发展的机理,并在此基础上突出了居住、就业与社会融入分异等流动人口城市化问题本质,构建“流动人口群体分异问题”的研究框架。依据研究框架对我国流动人口群体分异这一问题展
《晚清中国游记》(NewChinaAStoryOfModernTravel)是一部由威尔逊联合创作的章回体游记,记叙了十九世纪末期二人深入中国大西北腹地,在山陕、豫鲁等地游历时的见闻。以朴实、细腻的笔触,生动还原了当地的文化地理与社情百态:在冬日里争渡黄河险滩、与筷子进行“搏斗”、初次骑骡旅行、“研究”市民们玩空竹、乡
博士生导学关系属于师生关系的一种,但又有别于一般的师生关系,本研究认为博士生导学关系是导师与博士生之间在学术指导、科研训练、立德树人等过程中建立起来的交往关系,包括身份关系、制度关系、协作关系、情感关系等方面。本书稿以理论阐释和历史分析为基础对博士生导学关系进行调查研究,归纳、总结博士生导学关系在身份、制度、协作、情感
高校中外合作办学的发展历程分为发端探索、快速发展、规范发展和提质增效期,高校中外合作办学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存在发展不平衡、师资队伍需要进一步优化和提升、中外合作科研体制机制尚不健全等问题。高质量发展是中外合作办学持续发展的永恒主题,为此,必须实现高校中外合作办学融合式教学创新,构建中外融和式人才培养的目标及课程体系,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欧阳修的日常生活与文学创作研究》,项目编号18FZW008。北宋文学大家欧阳修的日常生活极具艺术情趣,同时不乏世俗气息和学者风范,与其文学创作互相交织融会,是北宋士大夫生活的典型缩影。但因研究惯性的忽视,其日常生活的探讨考察相较其政治生活、学术研究等方面一直颇为欠缺。本书以全新的视角日常生活为
本书从现代国际分工发展变迁的视角分析全球价值链运行的动态机制,以政治经济学分析为基础,解释国际分工中引起国家间利益分配机制变化的技术根源和制度根源,从微观的技术角度和宏观的国际环境两个方面探索全球价值链的演化变迁,并提出“一带一路”倡议重构全球价值链的可能路径。本书通过对比美国保护主义政策对全球价值链的割裂效应和“一带
本书通过梳理英国莎士比亚戏剧改编、校勘和出版史,勾勒出英国新古典主义时期莎士比亚批评史的发展脉络,探究德莱顿、蒲柏与约翰逊等批评家莎评思想的形成与发展。在此基础之上,探究在这一历史时期莎士比亚身份和形象的发展变化。首先,英国新古典主义时期莎士比亚研究经历了奠基期、跃升期与完善期三个阶段。其次,英国新古典主义时期以寓教于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五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当前我国的立法权配置格局,在此基础上对“立法事权”体系化的必要性及其思路展开论述。第二章对我国当下中央立法权事项的形成展开论说,对改革开放以来地方立法权的扩展演变历程分析。第三章对我国立法权划分“重要程度”标准与“影响范围”标准德利弊展开分析,提出“重要程度”与“影响范围”宜同时适
本书论证的内在层次包括神秘文化背景、神秘文化的美学价值分析、神秘文化在艺术中的表现、神秘文化背景下的艺术思想和美学观念等几个层面。书稿纵向勾勒了先秦两汉时期神秘诗学的嬗变历程,指出中国古代的神秘文化从史前时期开始,到商代发展到一个高峰,到周代开始被质疑,到战国和秦朝时期遭到重创,形成了神秘文化发展的第一个低谷。西汉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