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从历史发展的视角分析、探讨了游牧社区中的“猎民”的社会文化变迁,力图使世人对有关“猎民”的刻板印象有所改观。本书力图鼓励及推进当地主导力量与当地牧民关于生态保护、文化传承和居民生计改善等等的对话,努力提倡现代化建设中充分发挥边缘参与主流的潜能,以达到国家倡导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共享发展的社会效益的战略目标。
本书运用考古学、民族学、历史学、宗教学、民俗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方法与研究成果,对蒙古民族狩猎经济的纵向历史的发展脉络和横向不同时期的分布做一概括和总结,这无疑对了解和认识蒙古民族经济的发展历史过程中狩猎所起的作用、狩猎经济的形态与特点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本书运用地理学与历史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与方法,在广泛收集方志、民间文献、域外文献等各类史料的基础上,结合田野调查,从地理环境与历史维度探寻了福建与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渊源及重要贡献,继而分别从福建的民众生计、民风习俗、地域人群、民间信仰、政区变动等视角多维度剖析海上丝绸之路与近世以来福建社会变迁的内在关系,注重宏观论证与
本书运用广义修辞学理论范式和逻辑框架,分析1949-1999年间《人民文学》的话语世界文本世界人的精神世界。将关键词句微观分析与契合主流意识形态的宏观把握相结合,展示文学期刊研究与修辞研究跨界场域,探索当代文学期刊研究新思路。
戈公振所著《中国报学史》是研究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史的开山之作,梳理了中国自古以来,从封建官报到外国人在华所办报刊,再到近现代民报的发展历程,记录了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报纸印刷、出版、发行情况。本次影印本选取的是1927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中国报学史》初版,在原书内容基础上,增加了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副会长兼导师卓南生教
近年来,印太战略已成为观察日本对外政策的重要视角。就日本印太战略的构成与内核来看,对外安全政策,特别是对外海洋安全合作一直被日本视作该战略的核心支点之一。本书以印太战略为视阈,围绕日本对外安全政策进行了详细梳理、深入剖析,具有较强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本书是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联邦德国新社会运动与国家治理研究(1970—1990)”(批准号:15CSS025)最终结项成果。本书内容分七个部分:引言介绍了国内外学界有关联邦德国新社会运动的研究动态,并对新社会运动、国家治理等概念进行了界定;第一章从后工业社会转型、早期国家治理的特点、新左派的形成与分化三个方面论述并分
本书立足于楚国原初社会情境,以设计学、考古学、文化人类学等学科知识为基础,通过以定性研究为主,定性研究与量化研究相结合的方式,从人的需要层次理论出发,以设计的四重重要属性——“实用性”“适用性”“审美性”“伦理性”为递进脉络,渐次深入的推进对楚国日用漆器设计的研究。研究认为楚国日用漆器设计的造物智慧集中体现为“用”—“
《中国语言资源集·福建》是“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福建项目79个市县方言调查成果的汇编,内容包括语音、词汇、语法、口头文化4个部分,全面反映了福建境内闽南方言、闽北方言、闽中方言的现时面貌,深入揭示了福建方言的基本特点和地域文化的基本风貌,为汉语方言的比较研究、汉语史的研究和语言类型学的研究提供了有价值的素材,也为地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