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对损害担责原则的内涵与外延、价值与功能、历史演进与生成逻辑、规范属性与制度化演进等方面进行了系统且较为深入的研究。同时,针对学界对于损害担责原则先前研究倚重经济学成本-效益分析模式的弊端,回归法学规范视野之内,打破公私法界限,通过法学权利(权力)-义务(责任)分析模式,创新性地提出损害担责原则之“责”是法律义务(第
北宋中后期诗坛上,出现了一位有“李白后身”美誉的诗人——郭祥正,他流传至今的作品超过1400余篇,无论是从创作数量,还是从流传时间看,在中国古典诗歌史上都是比较少见的。本书以郭祥正及其诗歌作品为主要研究对象,重新考察其生平事迹中的一些问题,探讨其诗歌之创作渊源、思想内容以及创作手法和创作技巧,深入研究人物经历对其诗歌作
广西是壮语地名最为集中的省份。目前,在壮语地名中,同一个壮语词,各地用来译写的汉字多种多样;另外,同一个汉字,对应的壮语词也五花八门。对此,本书在某一个壮语地名词的若干对音汉字中,推介其中的某个字为规范汉字。围绕此主题,本书做了四个方面的工作:第一,确立壮语地名词对音汉字规范化的择字原则;第二,对常见壮语地名词的对音汉
《人文》学术集刊由河南大学人文社科高等研究院主办,《人文》编辑部编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人文》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和办刊宗旨,坚持社会效益第一,注重内容建设和办刊品质。《人文》以人文关怀为中心,突出学术原创性与新知传播,注重实证研究,鼓励综合创新,力图融通各学科,探讨各种学术思想和历史文化问题,推介不同知识领域的深
本书主要探讨商人/商帮与近代云南社会变迁的互动关系,归纳和总结云南商帮文化的特殊内涵,构建中国商帮/商业文化的边疆类型和民族特征,从而展现中国商帮文化的多样性与复杂性,更为深刻、更为全面地理解中国商帮文化的共同属性和区域差异,形成对中国商帮文化的整体性认知。并通过对商帮与社会变迁互动关系的全面探讨,深入分析和客观评价商
彼得·阿克罗伊德的小说充满魅力,不仅因为作者讲述了一个个迷人的故事,采用了灵活多变的叙事手法,而且在于其蕴含着作者对民族文化的深厚情感和历史责任感,对其他民族的作家有重要启发,值得系统研究。本书以阿克罗伊德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发表的16部小说为分析文本,从其叙事艺术、创作主题和社会历史语境的深度关联为切入点对其进行全
如何调整辩护律师与当事人之间的关系,是律师职业伦理首要解决的问题。本书提出,辩护律师应当对当事人履行以忠诚义务为核心的职业伦理。忠诚义务是指辩护律师既要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又要尊重当事人的基本意志。辩护律师忠诚义务的确立与一国的法律文化、诉讼模式、律师身份定位等多元因素息息相关。在当下我国的律师实践中,强调辩护律师履
本书首先通过识别迁移农业在时空上的变化特征,开展基于迁移农业的全域土地利用类型演替过程与景观格局重组响应研究,以期探索保存、管理和增加森林碳的机遇。其次,基于逐年期的数据开展分析,为区域土地变化路径提供了结果,为区域经济、生态、社会可持续发展管理需求提供数据和案例支持。
国际减贫是澜湄地区合作的重要内容。云南作为中国面向南亚、东南亚的辐射中心,一直在澜湄地区国际减贫合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书首先简述云南参与澜湄合作机制下国际减贫开发合作研究的背景及意义,其次揭示澜湄地区贫困现状及其对国际减贫开发合作的需求,再次分析澜湄地区国际减贫开发合作机制的现状及启示,然后分析云南参与澜湄合作机制下
城市作为地区的经济发展中心,承载着其所在区域历史文脉、文化传统的传承重担。本书在文献综述基础上,对国内外城市文化活力研究进行分析,梳理该研究领域的前沿观点和方向。在大数据背景下,利用多源大数据对北京城市文化活力进行定量评价,尝试从多个研究视角对城市的文化活力空间格局进行分析,这对于研究城市文化表征因素以及各因素与城市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