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民事诉讼中,辩论权是当事人主体性原则的表现,不同于辩论主义。全面依法治国的推进以及人权司法保障观念的发展,使辩论权保障越来越被重视,在党和国家的重要文件中成为人权保障的重要指向。但辩论权的意义、本质、如何充分行使以及辩论权被侵犯如何救济等等,在理论、立法及司法实践之间尚缺乏应有的共识。 本书尝试进行以下理论创新与探索
本书以“2021~2022年中国节能汽车发展评估与展望”开篇,围绕行业热点,论述国内外汽车节能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书中包括八个部分,即总报告、市场篇、政策篇、用户需求篇、热点篇、测试篇、技术篇及附录等。综观全书,无论是研究内容的深度,还是涉及领域的广度,以及考虑因素的维度,均有助于不同领域的读者全面、系统地了解我国汽车
2016年6月我国正式成为《华盛顿协议》的成员国之一,实现了我国本科阶段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国际接轨,然而作为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国家,对《悉尼协议》的国际标准学习较少,在高职高专工程教育阶段的重视度还多有不足,导致我国高职高专阶段的工程教育及工程技术专家培养仍然没有被其他国家认可的机会。《悉尼协议》作
美国的建国一代“容忍”了奴隶制的存在,直到19世纪40年代,绝大多数美国人都没有想到能在有生之年看到奴隶制的消亡。但仅仅二十年后,共和党人林肯当选为总统,美国陷入内战,奴隶制随之被彻底摧毁。反奴隶制政治的兴起和胜利,可谓是“美国历史上最奇特的政治和思想反转之一”。本书以废奴运动为中心,从三个层面探讨内战前反奴隶制政治兴
在有关科学技术的伦理评价中,道德地位概念受到非常广泛的援引,但这个概念尚未得到清晰阐释,因而难以发挥应有的重要作用。本著作尝试对道德地位概念进行系统论证,并以此为线索,对各种规范性理论进行反思,对科技和社会发展引起的伦理困境进行分析。第1-4章对道德地位概念及相关研究现状做了总体性说明:探讨了道德地位的基本含义;阐述了
乡村是国家治理的微观领域和基础单元,在社会治理转型背景下,如何通过治理模式的创新来化解乡村公共事务治理中的失灵问题不仅关乎村社善治的实现进程,还关乎全国人民群众的福祉。柔性治理是一种面向未来的,引领公共治理潮流的乡村治理范式。作为“乡村振兴”战略进一步深化的模式选择,乡村柔性治理的核心是建构积极性创造与再创造的动态发展
对于原始儒家而言,道德哲学的建构不仅是一个概念、思想的逻辑演进过程,同时也是一个社会生活,尤其是道德生活不断升华的过程。本书着重说明了原始儒家道德哲学建构的两个维度,即历史维度与逻辑维度的关系,探讨了二者的双向互动对于原始儒家道德哲学建构的重要意义,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从单纯的思辨角度去抽象地讨论原始儒家道德哲学建构的传
本书为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群众文化视域下中国电视认同研究”(项目批准号:2OFYSB006,于2020年10月立项)的研究成果。绪论部分为研究缘起,主要介绍本书的研究对象、核心命题以及研究方法等。第一章聚焦“研究视角问题”,主要阐释群众文化内涵外延、历史脉络和时代内涵,并解释选择群众文化作为研究视角的原因及其价值
“一带一路”倡议作为中国提出并与沿线各国共同建设的一种全新的国际公共产品,同时作为国际公共产品供给的载体与平台,秉承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有效缓解当前国际公共产品供给中决策的排他性、供给的不可持续性及供给收益分配的竞争性等失效问题,从多个维度提升中国深度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的话语权。 基于此,本书以全球经济治理为研究背
《国际禁毒蓝皮书》是由国家禁毒委员会办公室指导、上海市禁毒委员会办公室、上海研究院和上海大学联合主办,国际禁毒政策研究中心主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刊行的国内首部聚焦全球毒品问题、追踪最新禁毒动向、服务国家禁毒工作的年度研究报告。自2019年6月以来,已连续发布了三辑《国际禁毒研究报告》,聚焦“毒品与国家安全”、“新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