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围绕意识形态如何被认识(认识论层面)、意识形态如何运作(功能论层面)以及如何走出意识形态(意识形态批判)这三大问题,从“无意识”(“政治无意识”“霸权无意识”和“幻象无意识”)、“主体”(“零散化”“链接”和“符号化”)和“差异性”(“总体性”“异质性”和“特殊性”)三大核心范畴来把握詹姆逊、拉克劳和齐泽克的意识形
本书从农村劳动力大量向城镇转移、农民工非农就业层次偏低的现实背景出发,以职业分层理论、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以及福利经济学等为基础,深入阐释了职业分层、要素配置与农户家庭多维福利之间的关联机理;并借助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非平衡面板数据,采用多种方法对上述理论逻辑进行实证检验;探索农户要素配置行为及结构对农户家庭多
本书收入两岸专家学者、退役将领等共研抗战历史的论文40篇,这些文章本着“共享史料,共写史书,共同弘扬抗战精神”的宗旨,围绕日本侵华战略和战争进程、国共抗日、抗战历史记忆和传承等问题展开了深入研讨、坦诚交流。相信这些思考和研究,会对加深两岸共同历史记忆的认知,推进两岸交流与融合起到积极的作用。
宋代乡村在土地制度变革、人地矛盾和政策引导等多重因素下出现了以乡村各级市场发育为标志的商品化趋势,乡村各等民户从事专业和兼业经营成为较为普遍的社会现象。宋代乡村经济与农商社会互动的显著特点是其乡村民户经营方式的改变与分化以及基于乡村各级市场进行的要素交换,而乡村各级市场的发育则为其经营方式分化和要素流通提供了基本平台。
本书为作者博士论文。本书通过梳理北京城市水体空间的演变过程得出如下结论:①自然力对北京城市水体空间的影响程度远大于人力。②当代北京城市面临的诸多“水问题”是历史问题累积的结果。③城市性质、等级决定了北京城市水体空间的类型构成及总体容量水平。④同一时期北京各类水体空间之间具有显著的关联性。⑤各类水体空间之间存在显著的等级
本书对2015-2022年中国农业信贷担保发展历程进行了回顾和梳理,采用政策性绩效和可持续发展绩效双重目标评价方法,对中国农业信贷担保体系的运行成效和存在的问题、面临的挑战和机遇进行了探讨。
本书通过对湖北省C市地方人大的图书馆档案和人大代表履职记录的量化分析,透视中国地方人大代表的静态组成结构,勾勒了地方人大代表结构组成的历史变迁,探讨了人大代表结构和履职绩效的关联,考察了地方人大代表的地域、行业、党派代表性以及女性人大代表的政策偏好,从描述代表性和实质方人大代表的视角了解人大代表的工作及其主观态度,阐释
《生生不息:甘肃文化的传承(全四卷)》共分为:《甘肃始祖文化》、《甘肃黄河文化》、《甘肃丝绸之路文化》、《甘肃民族文化》四卷。《甘肃始祖文化》围绕伏羲文化、大地湾文化、岐黄文化、农耕文化、先秦文化,全面、系统地梳理了甘肃内容丰富的始祖文化;《甘肃黄河文化》通过黄河文化与华夏文明、甘肃黄河文化概述、甘肃黄河文化与其他文化
联合国自诞生以来就对国际法治的理论与实践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其中联合国安理会发挥了重要作用。本书从联合国安理会决议这一独特视角深度探讨了国际法治的理论与实践问题,采用理论阐述、案例分析、数据统计和纵横比较等方法,论证和剖析了联合国安理会决议对国际法治的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并就如何加大中国对联合国的参与广度和深度,提
本书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实施效果为研究背景,基于资源基础、公共服务供给以及行政价值变迁等理论,以湖北省16个省直管地方政府为研究对象,建构具有本土化特色的评估指标体系和有关政府公共服务能力差异性的结构比较分析架构。本书综合运用量化与质性分析方法,比较分析不同地方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的结构特征及类型,探讨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