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辑试图从数字生态视角出发,对中国和世界其他主要经济体,尤其是中国、美国、欧盟的数字化发展和数字治理现状进行研究。具体而言,本辑介绍了数字时代的治理特征、规制特征,系统梳理了数字治理格局研判的理论和方法,对中美欧数字治理格局进行了分析与研判,并介绍了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及研究领域,同时呈现了数字生态指数(2022)的研究
面对传统与现代、中学与西学的碰撞,大变局中的知识人充满着矛盾心态。本书从三种视角切入,重点关注晚清民初社会变迁中知识人的成长路径、角色变换与心态转换:一是从宏观层面入手,审视晚清民初大变局中的知识界、思想界,考察新型知识群体的成长及心路历程;二是从个案分析入手,考察魏源、曾国藩、王懿荣、梁启超、吴佩孚等科甲出身的士子与
古代服饰是中国古代一个非常重要的物质文化特征。本书对蒙古服饰传统在元明两代数百年长时段的影响和流播遗存问题进行了系统梳理。本书广泛收集和研究大量实物、图像和文献史料,证明元朝时期,蒙古族具有鲜明北方游牧民族特色的服饰式样对当时的中国社会服饰行用状况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而且蒙古服饰并没有随着元朝的崩溃而在汉地销声匿迹,相反
本刊集合了北京外国语大学、德国波恩大学、德国埃尔兰根-纽伦堡大学、奥地利维也纳大学、日本关西大学、韩国外国语大学6所大学汉学、国别研究、亚洲研究等专业在读博士生研究课题的阶段性成果。本辑主要包括特稿和影像史、艺术史、中外互动史、语言接触史、留学史、翻译六个主题模块17篇文章。这些文章以博士生论坛的形式,由全体导师及特邀
每一种生活方式都刻有其所厲的社会时空的烙印,不同的生活时空会引致不同的生活方式。本书以社会性别视角为基础,旨在研究新型城镇化和技术变汪过程中妇女生活方式的演变,系統界定妇女生活方式的概念特征,并描达其现实状况。同时,探寻生活方式变迁的内在机制,为妇女转变生活方式、促进角色转换、提升生活质量,以及融入现代生活提供理论和实
唐宋时代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继周秦之变以后再次经历重大社会与文化变迁的时期,魏晋以来相承之旧局面,赵宋以降之新文化都在此时期发生转变与定型。唐朝以其富强,振作九代之衰,宋代以其文明,道济天下之溺;唐宋并称,既有时间上的相继,又有文化上的相异。唐、宋的时代特色及其历史定位,要求唐宋历史的研究突破原先单一的唐史研究、宋史研究画
《富国的伪善》对托马斯?弗里德曼(ThomasFriedman)和其他自由主义经济学家的“世界是平的”的观点进行了抨击。弗里德曼和其他自由主义经济学家认为,只有不受约束的资本主义和广泛开放的国际贸易,才能让挣扎中的国家摆脱贫。张夏准认为,经济危机暴露了新自由主义经济理论的缺陷,而这些理论正是本书所批判的对象。《富国的伪
亚历山大大帝征服了一个庞大的帝国——从希腊本土延伸到印度次大陆,他的死引发了长达四十年的战争,其间欧、亚、非三个大陆上充斥着刀光剑影、阴谋诡计和王朝联姻。当男人们在战场上厮杀时,以亚历山大大帝的母亲奥林匹娅斯为代表的王室女性们却在深宫内院里策划阴谋。令人惊讶的是,在这个野蛮的战乱时期,仍然不乏璀璨的文化成就,继业者不断
近年来,肆虐的森林大火已经摧毁了世界各地的大片地区,预计由于气候变化,我们将在未来看到更多这样的情况。但这不是什么新鲜事,野火在地球上存在了数亿年,大规模的火灾在塑造地球生命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安德鲁·斯科特讲述了火对我们星球的大气、气候、植被、生态以及植物和动物生命进化的影响。它导致了大规模的物种灭绝,也推动了开花植
日本人的“单一民族说”在自近代以来的日本人的思想中占据了重要位置,但是战后不断有历史学家挑战这种“通说”,网野善彦显然是其中旗帜颇为鲜明的一位。本书的最大特色在于,网野在自己的学术体系中第一次采用了“东与西”的地域历史视角。他对于“东与西”差异和联结的探讨是多层次、跨学科的,包括从语言和民俗看东西社会差异,从考古学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