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将是我国集成电路和光电芯片技术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和攻坚期,加强自主集成电路和光电芯片技术的研发工作,布局和突破关键技术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实现集成电路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是我国当前的重大战略需求。《中国集成电路与光电芯片2035发展战略》面向2035年探讨了国际集成电路与光电芯片前沿发展趋势和中国从芯片
本书论述了卢旺达19世纪到21世纪的历史发展,尤其侧重于1994年卢旺达大屠杀前后的历史。本书是当代研究卢旺达历史与大屠杀研究的经典之作,先后出了7版。本书主要内容及章节为:卢旺达社会与殖民统治对其影响:文化神话的形成(1894—1959),胡图人共和国(1959-1990),内战与外部干预(1990年10月-1991
本书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考察了中国农村多维相对贫困的现状,在区域层面对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农村家庭多维相对贫困进行了测算,并基于现状分析结果,对中国农村家庭多维相对贫困动态性进行了划分,以其经历多维相对贫困的年数,将农村家庭多维相对贫困动态性划分为从不贫困、暂时贫困和慢性贫困,比较分析了城镇家庭与农村家庭多维相对
中国饲料进口实现快速增长,并呈现替代性产品多样化、进口来源多元化特征。本书旨在探究饲料进口增长背后的微观机理以及多重替代关系格局下的饲料进口增长路径和主导因素,把握饲料进口的市场竞争格局和市场效率,从而探寻统筹利用国内外市场、提高饲料供给效率的思路。通过构建饲料进口三元边际的联立方程模型对进口增长的动因进行研究,解决了
从“现代文学”如何建构和想象“现代中国”这一思考维度出发,循着“从周边看中国”的学术视野,本书从整体角度探讨了滇缅抗战时期与云南建立了特殊联系的旅行者、考察者,云南本土作家以及中国远征军将士、随军记者,他们如何通过旅行、采访、行军、战斗、勘测、筑路等行动,以及与之相应的文学实践,把想象的对象变成与自己密切相关的感知对象
本书对豫鲁苏皖地区考古学文化遗存的性质、文化之间相互关系的阶段性和演变过程进行了梳理,提出了文化初始、文化形成、文化发展、文化对峙和文化稳定五个发展阶段的观点。首次对该地区居民的生业方式进行了研究观察其社会进程,搜集了农业、饲养业、饮食、建筑业、陶器制作业、埋葬习俗和祭祀等方面资料,以探讨史前夏商时期的社会进程。此区域
本书从史的角度论述自先秦到清代山水诗的发展历程,材料丰富,涵盖了历代各种风格流派的山水诗人和诗作。论者采取纵横结合、点面结合、叙议结合、史论结合的写法。在横向上,力求展现出古代山水诗在各个发展阶段的基本面貌、美学特征,突出论述名家大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成就。在纵向上,尽可能清晰简明地描述古代山水诗孕育、形成、兴盛以及停滞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乡村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人力资源开发是乡村人才振兴的主要内容和重要基础。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加强乡村人力资源开发,优化乡村人力资源结构布局,提升乡村人力资源质量,比任何时候都紧迫。本书共10章,研究了乡村劳动力就业、乡村劳动力技能
本书综合运用区域经济学、环境经济学、人文地理学等理论,运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西北干旱区新型城镇化与生态安全的耦合规律及协调发展。本书将西北干旱区新型城镇化和生态安全两大问题并题研究,聚焦该区域新型城镇化和生态安全耦合协调发展这一主题,分析其相互作用机理,实证研究两者的关系,以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本
随着山西经济、文化的迅速发展,大众传媒影响力的日益扩大,推广普通话的力度不断加大,在山西晋语区形成了方言与普通话并存的双言格局。但在山西晋语的长期影响下,山西晋语区的人们所说的普通话带有一定的方言特征,本书通过大量的实地调查,从双言现象、语言能力、语言态度、语言习得和语音特征等方面对“山西晋语区地方普通话”进行了全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