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冈信是日本国民级代表诗人、评论家。本书辑集他于1994至1995年在法国法兰西学院举办的日本诗歌讲座的讲义稿,自五个角度展开论述了日本诗歌史和日本古典文艺美学理论。 大冈信以深厚的学养、细腻的感性,以及典雅的语言和晓畅的行文,通过列举多样的诗歌作品和重要代表人物,清晰且风趣地描绘了日本古典诗歌的发展变化、艺术特征和文
《认知语言学》是长销多年的语言学经典著作,详细阐述了语言与大脑认知加工之间的关系。作者首先解释了概念结构和语言表征的认知过程,进而探讨了词汇语义的认知路向及句法表征,并强调认知语法和构式语法之间的密切关系。本书结构清晰、观点独到、论述新颖、易读性强,既可用作认知语言学教材,也可为语言学研究者提供借鉴和参考。
本书为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与商务印书馆合作的菊生论坛举办的“历史记忆与考古发现——秦汉祭祀遗址的发现与研究”研讨会论文集。全书结合文献(主要是《史记·封禅书》和《汉书·郊祀志》,偶尔也涉及《左传》)与考古发现(主要是山东和陕西,也旁及甘肃、宁夏和浙江),聚焦秦汉时期最重要的祭祀遗址、仪轨及其政治意义(“国之大事,
《行为与因果——寂护、莲花戒〈摄真实论(疏)〉业因业果品译注与研究》以印度论师寂护的《摄真实论》业因业果品及其弟子莲花戒之注疏为主要依托文本,对其展开中文翻译、文本解读和哲学分析工作,并引述印度六派哲学对佛教业说的批评,以最大可能呈现出印度六派哲学与佛教哲学论辩的历史图景。全书对于《摄真实论(疏)》这一关键文本的学理阐
《时间概念》是德国思想家马丁海德格尔的一本小书,它由两个文本组成,其一是海德格尔作于1924年的论著《时间概念》,其二是1924年7月25日在马堡神学家协会上的同名演讲,它们被认为是《存在与时间》的初稿。海德格尔意识到一个由技术决定的新文明和新生活世界的到来,它们有别于以线性时间观为基础的传统自然人类文明,需要一种新的
“民间文学”看似简单,却吸引了钟敬文、季羡林、普罗普、巴赫金、列维-斯特劳斯、艾伯华等中外大家和海外汉学家的目光。 本书是董晓萍教授的民间文艺学理论著作。作者站在全球化的视角,把民间文学放到本国特质文化与多元文化对话的纵横坐标系上重新考察;引入跨文化学的新视角、新方法,阐释民间文艺学的国际化与本土化双重特性,揭示其理
半个世纪以来,发端于海外的中国研究已从社会科学的边缘走向这一知识体系的中心,由西方学人独步的学术论域成为包括中国学者在内的全球学人共享的研究旨趣,同时也成了世界学术界了解中国社会发展与进步的窗口。 《中国研究》意在推动中国研究领域的经验积累和知识增进,更在于使日益成为显学的中国研究领域能够听到中国的声音。
《粤港澳大湾区语言服务发展报告(2022)》由26篇调研报告和2篇特稿组成,内容涵盖了公共语言服务、语言教学服务、语言文化传承服务、语言技术服务、语言翻译服务等多个领域,充分考虑了国际、国家、族际、社区、家庭、个体等多个层次,并收集了相关领域的重要数据,特别是第一手调查数据,很好地呈现了粤港澳大湾区语言服务发展的样貌。
《北大政治学评论》(PKUPoliticalScienceReview)是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主办的连续出版物,计划每年出版2—4辑。本刊秉持推动中国政治学和公共管理研究的学术宗旨,倡导严谨治学,鼓励理论创新,关注实证研究,主要刊登中外学者在政治学、公共管理学等学科领域的最新代表性学术论文和评论,为相关领域的研究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