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传承”为主线,展开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傩堂戏的研究,既重视它的历史传承,又注意它的当下发展,较为系统地考察了傩堂戏的传承。全书将大量的文献记载和深入的田野调查结合起来,厘清傩堂戏的名实问题及地域分布,深入分析傩堂戏与沿门逐疫的承继关系,梳理出“堂赠→堂傩→傩堂戏”的发展脉络,并将实地参与观察所获与前人的研究相
中哈两国山水相连,唇齿相依,休戚与共,友谊源远流长。2021年底至2022年初将迎来哈萨克斯坦独立30周年和中哈建交30周年。这两个历史性大事件开启了中哈友好合作30年的新篇章。30年来,中哈关系呈现出一条辉煌的发展道路,结出累累硕果。中哈永久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持续健康稳定发展,是两国人民之福,也是地区乃至世界和平之幸
本书作者在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原著的基础上,结合世界近代以来的民族现象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实践,对经典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基本观点、内容和方法作出阐释。本书认为,经典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是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有机构成,始终立足无产阶级革命和国际主义立场,坚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主要方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国从古村落文化保护与美丽乡村建设到乡村振兴战略,推进了民族地区古村落的文化建设,也为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通过保护与发展中国古村落,为古村落竞逐世界文化遗产提供了良好契机。本书以中国古村落保护与申遗为主线,将乡村振兴、新型城镇化建设、美丽乡村和古村落等中国乡村社会的基本问题、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乡村经济及未来乡村
云南大学的叙事学研究,自1997年开设叙事学课程及进行相关研究以来,几乎与中国叙事学研究同生共长。本书汇集云南大学叙事学研究20位研究者的论文,涵盖叙事学理论问题探讨、具体文本的叙事阐释与研究,以及叙事学理论在不同学科领域内的延伸与运用。主要内容包括叙事理论探讨、中外文学作品叙事学研究以及民族学、民间文学、电影叙事和图
本书是国内第一本比较系统地从“一带一路”建设的角度分析印尼的专著。其作者群体包括了当前国内印度尼西亚研究领域的主要高校以及研究机构的学者,是国内印度尼西亚研究领域的一本综合性、代表性著作。作为上海社会科学院承担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专项“一带一路”国别研究项目的阶段性成果,本书根据整个丛书的体例,包括基本国情、重大专题和双
本书从有效性与合法性维度对国际制度进行评估,并将国际制度的有效性与合法性具体化为可操作的量化评价指标。利用这一量化评价指标,以印度洋地区的主要国际组织环印联盟作为案例,对评估框架进行了效度和信度的检测。从评估结果来看,印度洋地区国际制度处于高合法性、低有效性的状态。如果印度洋地区的国际制度长期处于这一状态,其高合法性并
《中国民族研究年鉴2017-2018》是反映有关民族问题研究年度性进展情况的工具书。“学科进展”反映2017-2018年民族理论、民族经济、民族文化、民族学与人类学、民族语言、民族教育、影视人类学、语音学与计算语言学、民族古文字古文献等学科的研究概况和评价;“特约稿件”反映民族问题研究领域的重大学术项目和学术成果;“学
《吉安方言语法研究》主要是对吉安方言较具特色的九种语法现象(语缀、指代、性状、体貌、双宾句、处置句、被动句、否定句、疑问句)进行专题研究。本书创新点:一是研究对象的创新。目前学界对吉安方言语法的研究还比较少,系统地对吉安方言有地域特色的语法现象进行研究则更少。本书选取了具有吉安特色的四种词法现象和五种句法现象进行专题研
本研究围绕2015年度北京学围绕首都时空发展的现状特征、发展趋势、经验成效等进行全面梳理与总结,以期为首都北京面向新发展阶段进行时空布局优化、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此外,研究从时间、空间与时空相结合的视角对北京学的主要研究方向进行凝练,创新对北京学理论体系与方法论体系的认识,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研究将调查研究、理论观点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