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家撰写的史书在明代中后期的史学中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意义。从史学思想的角度看,明代基本上是一个被忽略的年代,学者们所论及的也多是关于王世贞、李贽等个别人物的思想,很少从整体上对明代中后期(本书限定为嘉靖至万历年间)的私人史书及其史学思想进行分析和研究。私撰史书在明代中后期有自己的发展脉络,在不同时期史书的内容及其思想的
本书聚焦于行业划转地方工科院校,基于“纵(时间)、横(关系)、变(战略)”三维分析视角,以外部战略关系动态演变和内部战略关系的类特色凝练为两条主线,以场域理论、新制度主义、复杂系统等理论为支撑,运用制度分析、对比分析、实证研究等研究方法,探究行业划转地方工科院校的战略选择。从“纵”的时间维度上,对行业划转地方工科院校的
1898年底,上海美商与传教士等共建美国中华协会,这是旅华美侨首次有组织地联合。作为新亮相的晚清政局亲历者,该会对中国问题多有特殊的见解与判断。
商路变迁与近代西北商品市场变动和区域经济非均衡三者间互动关系的演进,是近代西北区域经济史研究必须直面之命题,也是此研究领域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本书对西北地区商路市场体系中商业城市(市镇)和商路要津之地的商贸活动进行历史考察,一窥近代西北乃至近代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非均衡性、多歧性之历史镜像,呈现商业贸易和商路变迁对后发展
20世纪的世界经济史,是一部危机转嫁史。在20世纪20~30年代,中国本可以远离世界性的经济萧条,但危机的天风海雨,还是通过日本这扇窗吹了进来。产能过剩、财政紧张、币制改革失败、国际收支失调……日本遭受的经济问题需要对外转嫁,中国就成了消化国际过剩产能的尾闾。甚至水泥这种本不适合国际贸易的笨重商品,也遭受了高强度的倾销
本书是关于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的年度研究报告,为该系列的第3本蓝皮书。从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煤矿机器人、核心零部件和系统集成等角度,围绕市场规模、应用现状及产业机会等方面开展研究,总结国内外机器人产业发展经验,聚焦产业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提出推进产业发展的合理化对策建议。从产业资本、人才、专利及创新等四个维度对中国机
作为人的文学的集中体现,传记文学集真实性与文学性为一体,是对无限丰富的生命体验之记录。从古代、现代至当代,传记文学走过了漫长的岁月。其间,虽然传记文学不论是审美特性还是表现形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其文学性与历史性兼备的精神内涵亘古不变,仍通过立体的、形象生动的人生样态映照社会现实,给人体悟、促人反思、赋予人积极乐之
元代《诗经》学是观照和理解经学变革的一个切入点,而由于长期被“羽翼朱传”和“积衰”等标签所遮蔽,其价值尚未被学界深入挖掘。本书关注元代《诗经》学著述“经史互证”“经传辨析”“诗序变改”等注释策略,概括出诸如训诂与义理相结合、易学与心学融入经学阐释、经学区域性特征凸显等元代《诗经》学的宏观实质,探寻其在经学与哲学实践层面
长期以来,经济学被人们认为是社会科学的皇后,一直吸引着无数才子去探索、去研究。千百年来,人类在历史文明的长河中积累了丰富的经济学知识。然而,直到1776年,经济学鼻祖亚当·斯密发表了他伟大的著作《国民财富的性质及其原因》,经济学才作为一个体系完整的学科为人们所认知、传颂。以亚当·斯密(AdamSmith)、大卫·李嘉图
本书研究华北抗日根据地征收救国公粮的实践形态,展现并诠释陕甘宁、晋察冀、晋绥、晋冀鲁豫和山东等抗日根据地在救国公粮征收中的不同面相和复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