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立足教育模式构建的视角,以实现大数据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层动态融合为出发点,以大数据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理论模型与实践范式的确立为主线,在深入挖掘国内外大数据及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理论的基础上,阐释大数据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内涵与本质属性,剖析大数据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结构与功能。从认知、理论和操作等多个层面,探究大数据思想政
二程接续儒家道统,将“天理”本体与家国天下的“外王”之道相结合,构建出“天理”统摄下的家国天下治道体系,在儒家治道的继承和阐扬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本书系统梳理“中国古代的家国天下”、“家国天下,一理而已”、“家:治道之始”、“国:君臣同治”、“天下:垂治万世”、“程氏后学与程氏遗产”等内容,深刻剖析二程的治道思想,尝试
本书基于经济高质量发展条件、过程和结果三个维度整体协同联动的理论逻辑,从“数字技术—互联能力—网络溢出”三个方面系统构建数字经济影响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分析框架,深入阐释数字经济对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影响的经济效应与作用机制,对解决新形势下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制定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相关举措具有重要参考价值,适合经济
本书立足于人口老龄化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双重背景,从探讨社会养老服务供给体系完善的宏观背景及条件入手,梳理社会养老服务供给与人口老龄化协调发展的演进逻辑。在该逻辑下提出社会养老服务供给体系框架与体制机制,探讨不同人口老龄化发展阶段养老服务供给的目标、内容及动力,并设计了养老服务供给社会化体制和运行机制。考虑到老龄化进程
本书遵循着“为何改—改什么—怎么改”的基本逻辑,聚焦二元经济转型视域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问题。首先,阐释供给侧与需求侧在二元经济转型中的相互作用及动态演进机制,概括二元经济转型视域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基本含义,梳理二元经济转型不同阶段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路线选择。其次,在理论构建基础上,从二元经济转型阶段性出发,分析供给侧
1929年元旦刚过,风雪交加之中,红四军主力肩负着如何建设一支无产阶级新型人民军队、如何把“工农武装割据”推向更为广阔天地的历史使命,走下井冈山,踏上了在中共党史、军史上都颇为重要的“寻路之旅”。然而,这条道路到底该如何走?对于年轻的中国共产党而言,是一个崭新的命题。现成的答案并没有。 在经历了一番艰辛而又曲折的探索后
本书对英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家群体做出了集体考察,主要论述了9位重要的史学家,包括:乔治·鲁德、罗德尼·希尔顿、克里斯托弗·希尔、约翰·萨维尔、霍布斯鲍姆、维克托·基尔南、多萝西·汤普森、爱德华·汤普森和拉斐尔·塞缪尔。我们对他们的生平和重要著作、主要的史学思想甚至理论方法做出了探究,不但关注他们的史学理论和实践,也重视他
作为西方现代性精神本质的虚无主义,不是一种仅仅强调否定性的虚无主义,而是一种既强调否定性又强调肯定性的审美虚无主义。审美虚无主义者的原型是中世纪末唯名论哲学中的全能意志上帝。在克服唯名论上帝所导致的危机体验时,大多数现代思想家恰恰都主张西方个体应该像唯名论上帝那样做一个审美虚无主义者。在从彼特拉克、笛卡尔到康德的思想中
本书从新诗现代性与“段位性”两个维度研讨中国新诗叙事的缘起、演进、手段、形态、机制、规律及其文学史意义。 除了导入性绪论、深化性结语和补充性附录外,本书共有八大主要涵项,依次论述中国新诗叙事的发生因由、历史演进以及叙事诗中的叙事(“运事”)、抒情诗中的叙事(“咏事”)、写实叙事(“纪事”)、呈现叙事(“暗事”)、事态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