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选取介绍了44位德国、奥地利、瑞士著名公法学者的学术人生、学术成就、实践贡献及其影响,这些公法学者对20世纪的公法学、国家理论以及当时国家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展现出20世纪德语区公法学的学术价值以及公法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关系。本书不仅是1920世纪公法学大师的人物评传,更是公法学的学术史、思想史著作,这些公法学大师
《什么是洞见》是中国人民大学哲学与认知科学明德讲坛对话实录系列第一辑。本书辑选具有挑战性的研究主题,汇聚国内外一流学者,以对话争鸣的方式生动呈现哲学与认知科学这一交叉领域的前沿动态,旨在探幽人类认知和心智的本质,并在人文层面对认知科学的前沿发展加以反思。全书以六场圆桌对话为主体,主题分别为哥德尔定理与认知科学的局限理解
《政治思想评论》第2辑以法国新黑格尔主义为主题,重点聚焦新黑格尔主义思想家亚历山大科耶夫和让伊波利特。本辑收录了科耶夫少为人知的书评、通信和访谈,以及伊波利特的三篇有关《精神现象学》的重要阐释文章。两位思想家对黑格尔思想的阐发深刻影响了20世纪法国哲学、政治哲学的思想景观,是引导我们进入黑格尔政治思想的重要门径。本辑也
这本文集字数无多,收入作者近年陆续写就的忆旧怀人的散文十多篇,所写人物从家里小时候的保姆(《老阿姨》)、小时的同学(《小白鞋》),到他的朋友和同学叶兆言、交往甚多的文坛前辈杨苡,以及若干海外朋友。大致是鲁迅《朝花夕拾》一路写法,也用了小说笔法写散文,非虚构作品读来却带点虚构色彩。各篇文化底蕴浓厚,且出之以风趣幽默之言。
本书属于忆旧散文集,生活经历取材和笔致风格与周作人、林语堂、汪曾祺的散文相近。作者喜欢酒,也抽烟,几十年浸淫此道,烟酒相伴大半辈子,所以亲身经历的体验和耳闻目睹的酒人酒事、烟民趣事,不仅丰富,而且能以摇曳笔致娓娓道来。收入本书各篇原是专栏文章,分为四辑,从下酒菜到红黄白啤酒,到烟之为物,读来诙谐有趣。
本书由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主编,主要刊登外社会科学领域研究的高水平学术论文,涵盖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历史学、心理学、计算社会科学、人类学、哲学等,并为学者的重点研究课题开设专栏,旨在提高中国社会科学学界的研究和教学水平,为中国社会科学的知识积累和传播提供一个重要途径。
《执中致德中庸价值观念的历史考察》是中华传统中文化研究丛书所列书目。全书以中庸价值观念的起源与形成为线索,在厘清秦汉宋明清等时期发展的基础上,考察中庸思想的价值本体论、价值选择的方法论、价值理想的实现论和境界论等四个方面;探讨各个历史时期中庸观念的演变过程及差异,以及儒家哲人对中庸价值观念的不同理解,从而对儒家中庸观念
本书超越道学与变法两种研究范式,直面千年以来颇有争议的司马光哲学文本,以中和范畴为统领对司马光哲学思想进行了整体重构与新的诠释。通过对北宋儒学发展多元路径的考察,发掘出司马光崇尚荀扬的独特为学进路。作者基于儒家内圣与外王之道的理论贯通和中和哲学的理论体系建构,发掘出司马光以《潜虚》为纲,以气为基点,以中和贯穿整个思想体
本书是朱永新先生读书思想的全新整理,按照读者需求,以谈读书为核心,分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个人成长、读书方法四个维度,畅谈读书理念,分享读书和教育思想经验,介绍读书方法,推介阅读书目。第一辑,家庭教育与读书。帮父母树立亲子共读意识,教会如何在家里营造读书氛围,为孩子选书,引导孩子爱上读书。第二辑,学校教育与读书。探索班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