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产资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对矿产资源的高强度开发利用,近地表资源消耗殆尽,拓展深部资源已经成为保障未来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而勘探技术创新是拓展深部勘探空间、发现深部资源的先决条件。长期以来,我国的勘探技术和仪器装备严重依赖国外进口,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勘探技术无论在方法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世界性难题,县域是我国医药卫生改革的基本单元。本书以江苏省宜兴市为案例,深入研究县域健康及医药卫生改革相关环节要素及其协同联动效应,旨在总结我国县域健康与医药卫生改革的成果、成效,剖析存在的问题与面临的政策困境,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为我国相关部门制定政策提供决策依据,为完善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策略
本书基于2018~2019年中尼廊道及其周边地区资源环境基础与承载能力考察研究,从人居环境适宜性到资源环境限制性,建立了中尼廊道及其周边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从南亚通道地区、中尼廊道及周边地区和重点口岸地区等三个尺度,系统评估了中尼廊道及其周边地区的资源环境承载力及其超载风险,定量揭示中尼廊道及其周边地区资源
本书是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和云南省地质灾害防治专项的主要成果之一。澜沧江德钦段地处“三江并流”腹地,山高谷深,活动断裂密集,岩体结构破碎,地质条件复杂而脆弱,地质灾害易发、频发。本书采用高精度遥感、无人机航测和地面调勘查等技术方法,开展地质灾害精细调查、成灾机理及风险防控研究,解决高山峡谷区地质灾害调查评价问题,
本书对引黄灌区盐碱地改良利用特色产业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探讨,提出盐碱地改良特色产业产品研发基本理论,盐碱地微生物治理与特色植物种植技术,盐碱地微生物治理技术体系,盐碱地特色植物枸杞、葡萄、水稻产业产品研发,以及盐碱地改良特色产业示范案例与评价。全书围绕河套灌区盐碱地特色植物产业化开发,重点研究盐碱地特色植物产品、种植技
本书是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罗霄山脉地区生物多样性综合科学考察”项目的成果。全书分为20章,内容包括地质地貌、土壤、气候、水资源、植物、动物、真菌、植被等。共鉴定高等植物325科1511属5720种,大型真菌72科218属672种,陆生贝类22科45属129种,昆虫268科1860属3422种,鱼类17科68属113
本书是一部反映西南山地玉米机械化理论、技术及产品等阶段性成果的综合性学术专著。全书共14章:第一章介绍了西南山地玉米生态、生产特征,并系统阐述了宜机产区的区划原则、标准和结论;第二章在介绍国外山地农机研发动态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西南山地玉米农机研发路径,以及全程机械化农机的选型配套原则;第三章深入阐述了西南山地玉米生产
本书聚焦黄河三角洲保护与持续利用等重大科技问题,系统介绍了黄河三角洲生态农牧场环境监测关键技术与装备,盐碱地生态农牧场、滩涂生态农牧场、浅海生态牧场构建原理、技术与模式,生态农牧场特色生物资源产品开发与应用,以及生态农牧场空间布局等。
本书基于自然保护区居民可持续生计和生态保护的需求,通过理论分析和数学建模,构建了自然保护区居民可持续生计的研究框架;利用文献调研法,对生态保护和居民可持续生计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和理论基础进行了系统归纳和梳理;运用博弈分析法,进行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与居民生计的博弈分析;以福建省不同类型自然保护区为研究案例区,采用问卷调查法
本书围绕全球变化下水循环演变,研究全国和典型气候区大气CO2浓度和气温升高以及下垫面覆被、水库、灌溉等变化下,大气环流、降水、蒸散发和径流的演变规律。建立水文序列以及降水-径流关系非一致性变化辨识的统计分析方法,构建气候和下垫面变化对径流变化、地表-地下水转化影响辨识的水文模型方法,分析变化环境下水文模拟的不确定性。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