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协同发展是国家现 代化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教 材针对城乡发展不协同的现 状,以城乡生态系统为对象 ,研究城乡生态系统的组成 、结构与功能,城乡生态系 统的演变趋势及其产生的生 态环境及社会经济问题,提 出城乡生态功能区划、协同 整治以及生态系统管理,最 终实现城乡协同发展与一体 化以及城乡社会现代化。本 教材契合新时代乡村振兴战 略、城乡发展一体化及实现 社会主义现代化等主题,适 于高等院校生态学、环境科 学、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等专业的专业课教材
科学观测是认识海洋环境的基本途径。本书首先介绍粤港澳大湾区海洋环境概况,然后从实时现场监测系统、科学考察航次观测和卫星遥感观测三方面总结粤港澳大湾区海洋环境科学观测体系,最后从海洋数值模拟与预报、海洋信息平台两方面介绍海洋信息应用。本书结合粤港澳大湾区气候、资源、环境以及社会发展情况等,重点关注全球气候变化、海洋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可能引发的资源和环境问题等,突出信息时代区域海洋学的交叉特色。
本书是对从过去、现在到未来的自然和城市关系的广泛考察和深入探索,是一位杰出的历史学家和思想家对我们生活方式的激动人心的重新审视。几千年来,城市似乎代表着我们与自然世界的分离和我们对自然世界的胜利。它们像一个战场,在那里人类已经使用技术来重新设计环境。但在21世纪初,我们到达了一个转折点:我们现在已经使我们的星球城市化,但自然力——无论是上升的海平面、风暴、干旱还是流行病——似乎将决定我们城市的未来命运。
气候变化和城市化导致生境破碎、生物多样性丧失及生态系统退化,威胁区域可持续发展,制约人类福祉提升。在生态文明建设重大战略背景下,生态安全格局构建成为协调区域生态保护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随着从国家到地方多尺度生态安全格局构建与优化案例研究的不断涌现,生态安全格局研究正向范式凝练深入,缺少系统的理论与方法梳理。针对这一问题,本书在梳理生态安全格局概念内涵、理论支撑的基础上,提出生态安全格局的研究范式,系统归纳生态安全格局构建与优化的基本环节及其技术方法,展望未来生态安全格局研究方向,为深入
西部丝路沿线主要涵盖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经济相对欠发达、民族文化多元融合、气候干旱半干旱,城镇人居环境提升、能源资源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矛盾十分突出。本书从城镇概况、生态环境特征、水资源与水环境特征、能源资源特征、建筑能耗与碳排放概况、城镇文化与服务设施等六个方面介绍了西部丝路沿线城镇人居环境的发展现状与总体特征,给出了西部丝路沿线典型城镇人居环境绿色发展建议。
《太空环境感知概论》是国内空间态势感知领域太空环境感知领域的第一本专著,在对太空环境感知概念内涵、体系构成、典型运用等进行系统梳理和辨析的基础上,将人工太空环境的感知纳入全书体系,进而对感知对象、手段、方法和运用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和阐述。本书可供从事太空活动相关的工程及科研人员,从事太空环境教学的教师人员及学员、技术管理人员、空间天气业务保障人员、太空环境态势感知业务值班人员及相关装备研发人员参考、阅读。
本书从了解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的现状和问题着手,通过能值研究方法客观评估和分析农村人居环境的绿色价值,提出合理的建议,为政府决策和规划提供有力的支持,从而推动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继续完善。
本书涵盖土壤环境界面研究中17种**分析方法与表征技术,主要包括界面谱学分析,如X射线吸收光谱、原子配对分布函数、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光谱、红外光谱、拉曼光谱、核磁共振波谱、穆斯堡尔谱、二次离子质谱、傅里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等;界面表征技术,如电位滴定、石英晶体微天平、原子力显微镜、微流控等;界面模型与理论计算,如表面络合物模型、密度泛函理论等。各章节在简要介绍方法或技术的概念、基本原理和功能的基础上,重点介绍其在土壤环境界面研究中的应用实例。本书编写遵循基本原理与应用相结合,先进性、系统性和实
人类惊讶地发现,自己正处于资源枯竭(包括矿产资源、能源、水资源、气候资源等)从而导致人类灭绝的边缘。面对这样的威胁,我们几乎无动于衷,甚至仍然在从仅有的回答中试图寻找商业的利益。本书对人类本身、人类伟大的优势与巨大的弱点做出了真实的描述。本书提出只有认识自己,才能挽救人类亲手制造的厄运。在关灯之前,请行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