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中草药种子DNA条形码分子鉴定研究与实践的学术专著,全面展示了该领域的研究成果,分为总论和各论两篇。总论主要介绍中草药种子DNA条形码分子鉴定体系及标准操作流程和研究实例;各论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收载药材为主要对象,提供了210种中草药种子的形态、采集与储藏、DNA提取与序列扩增、ITS2或psbA-trnH峰图与序列。本书既注重学术性亦体现实用性,具有较高的学术和实用参考价值。
本书深入浅出地介绍了甘蔗的生物学特性及其重要性;分别阐述了甘蔗对世界和中国历史、文化、社会和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关注了甘蔗领域一些昀新的研究成果;同时回顾了甘蔗制糖的发展历程,分析了糖对人类健康的影响。本书内容兼顾科普性和专业性,旨在为广大非专业读者介绍甘蔗的基本知识,无需相关的专业背景,就可以轻松了解甜蜜事业——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甘蔗和糖。书中每篇文章聚焦一个主题,便于读者选择性阅读,同时为读者提供了全面了解甘蔗和糖的机会。
本书内容包含:棉花基因组调研与组装、棉花二倍体基因组研究、异源四倍体棉花基因组研究、棉花种质资源与变异组学研究、植物三维基因组学研究和棉花的表观遗传学研究。第一章介绍了基因组调研、测序技术、序列组装和基因注释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第二章和第三章分别介绍了棉花二倍体和异源四倍体基因组研究的具体案例与科学发现;第四章主要概述了中国棉花种质资源的创新与利用现状,介绍了亚洲棉、陆地棉和海岛棉的变异组学研究进展,总结了重要农艺性状形成的关键位点和基因;第五章介绍了植物三维基因组学发展历程、主要技术、数据分析
本书对来源于中国国家品种资源保藏库的和自行收集到的391份大豆资源SSR位点数据进行分析,全书主要分为三大部分:一是概述,简述本书涉及的主要实验方法和实验流程;二是品种间遗传距离,主要分析品种间遗传距离,给出品种间遗传距离表;三是群体结构分析,给出群体结构分布图,对群体结构进行初分析。
《东北地区常见药用植物资源与分类》共分两章。其中第一章简要介绍植物标本的采集与制作,为学生、科研人员以及植物爱好者制作植物标本提供技术参考;第二章为东北地区常见药用植物资源,收录药用植物721种,按照中国植物志的分类方法对其进行分科、分类描述,主要包括植物中文名、拉丁学名、别名、形态特征、生境、分布、应用等,其中333种重要的药用植物附墨线图。此外,书后分别附有本书所收录药用植物的中文名和拉丁学名索引,以方便查找、识别和记忆。《东北地区常见药用植物资源与分类》可以作为大中专院校相关专业师
《棉花轻简化栽培技术》针对当前棉花生产的现状和面临的问题,介绍了棉花轻简化栽培系列技术,主要内容包括:棉花生长期的特点、棉花轻简化栽培概述、棉花轻简化栽培关键技术与模式、棉花不同生育期管理措施和棉花轻简化栽培技术规程等。
麻类作物是我国特色经济作物,在中国历史悠久,广泛分布。本书共分十章,主要介绍了麻类作物的种类、分布、用途、产业化、繁育技术等,对主要麻类作物苎麻、亚麻、红麻、黄麻、汉麻的品种、高产优质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机械收获技术、脱胶技术、综合利用技术进行了详细阐述。本书可指导麻类作物的实际生产,可作为麻类生产者的参考书。
全书分上下两篇。上篇为总论10章,下篇各论6章。上篇总论主要介绍贵州自然资源与社会经济资源、贵州中药材生产应用历史与基地建设发展;药用植物种质资源与生物学特性;中药资源调查与保护抚育;中药区划与中药材生产基地合理选建;中药材规范化种植与养殖关键技术;现代生物技术、设施农业与组织培养技术在中药材种植中的应用;中药材采收初加工、质量标准与质量监控技术;中药材规范化生产基地建设与GAP认证检查等。下篇各论,按中药材入药部位分章,对70多种贵州地道特色药材的植(动)物来源、本草考证、植(动)物形态、生物
对白及种质资源、生物学特性、繁育技术、化学成分、功效等研究进展进行了概述。开展了白及蒴果不同采收期、存方法、不同保存年限无菌萌发试验,不同激素配比诱导原球茎、丛生芽增殖试验,不同添加物、NAA不同浓度培养白及组培壮苗等组培快繁技术研究。进行了白及组培球茎驯化方法。开展了马鞍型白及组培种茎大田栽种成活率,不同基质、不同移栽时期、不同移栽密度对白及生长影响试验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