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涵盖动态系统分析、经典控制理论与现代控制理论的核心内容。其中,经典控制理论以拉普拉斯变换为数学工具,通过传递函数分析系统的表现并进行控制器的设计;现代控制理论则是以状态空间方程为研究对象,以微分方程和线性代数为数学工具,从时域的角度分析系统的表现并设计系统的控制器。本书在多个章节对比讲解两种理论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本书的目标是以简单的语言讲述复杂的知识,希望本书可以引起读者对控制理论的兴趣,并掌握控制理论的核心精神所在,为未来深入学习其他相关知识打下基础。同时,本书的“实战性”很强,
本书全面且详细地阐述了控制工程领域的基础理论知识。全书共7章,深入浅出地介绍了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基于传递函数的时域分析与设计、控制系统的根轨迹分析与设计、控制系统的频域分析、控制系统的校正、线性离散系统的分析和校正相关知识。
本书系统介绍了基于状态空间模型的状态反馈及卡尔曼滤波方法,共8章,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第1、2章),连续时间状态反馈控制;第二部分(第3~6章),离散时间状态反馈控制;第三部分(第7、8章),卡尔曼滤波。本书介绍了连续系统及离散系统的状态空间模型建模、状态反馈控制器、观测器、干扰抑制及参考信号跟踪的设计方法,并结合工程应用中控制系统案例以及MATLAB/Simulink教程,来讲解基于状态空间模型的状态反馈方法,包括汽包锅炉控制、糖厂控制、风力涡轮机传动系统控制、机械臂控制、加热炉控制等。同
本书针对现有的混合式学习模式中存在理论、实验及创新实践三个环节的时间及空间分离问题,探索并构建一套“理实同步-虚实结合-资源共享”线上线下混合式人才培养平台。包括:建立了全新的通信网络控制模型,解决了通信互联网络引入的时延问题,实现了混合式学习线上线下课程的同步集成,提高了高校课堂教学效率;解决了个性化知识建构平台集成和多设备跨平台集成的信息安全问题,构建了创造性知识生成系统,并完成了知识库的自动更新。采用线下高校课堂与线上慕课混合策略,打造了一套全程同步混合式学习环境平台,满足学生从入学到毕业
本书为全国电力行业十四五规划教材。本书系统地介绍了自动控制理论的基本内容,着重于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分析方法。全书共分9章,主要包括自动控制概述、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线性系统的时域分析、跟轨迹法、频率特性法、综合与校正,非线性系统的分析,线性离散系统的分析,MATLAB语言和控制系统分析与设计。本书在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有配套在线课程,可供读者学习。
奇异跳变系统是一类具有广泛形式的动力系统,能有效地描述电力系统、电路系统、社会经济系统等实际系统。本书以时滞奇异跳变系统为研究对象,旨在提出有效的容许性分析与控制器设计方法。本书主要介绍时滞奇异跳变系统容许性分析与状态反馈控制、时滞奇异跳变系统观测器设计与异步反馈控制、时滞奇异跳变系统滤波器设计与故障检测、时滞奇异跳变系统统一框架下的扩展耗散控制、时滞 Ito随机奇异跳变系统容许性分析与控制等内容。
本书通过MATLAB/Simulink基础工具阐述控制系统的建模、分析和设计。本书首先提出对建模和控制的需求,之后继续介绍单轴刚体动力学(齿轮、小车沿斜坡滚动),然后对直流电动机、转速表和光学编码器进行建模。利用这些动态模型的传递函数表示,引入PID控制器作为跟踪阶跃输入和抑制恒定干扰的有效方法。本书还讲述现代控制理论中的状态空间分析与综合设计方法。
本书是一本围绕最优控制理论展开的实用指南,以深入浅出的方式介绍了最优控制理论、动态规划、线性二次型调节器(LQR)、模型预测控制(MPC)和卡尔曼滤波器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并展示了它们在综合应用中的使用方法与技巧。本书旨在为读者提供全面而直观的学习资源,同时将这些概念有机地应用于实际控制问题。通过书中丰富的例子和详细的代码,读者可以直接实践和验证所学内容,从而深化对这些理论的理解。
本书的目标读者群体为自动化类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以及相关领域的科研人员。
本书精练地阐述了自动控制的基本理论与应用。全书共九章:前八章着重介绍经典控制理论及应用的主要方面,最后一章介绍现代控制理论中的状态空间分析及综合法。本书强化了工程应用背景,系统介绍了MATLAB、Python应用技术,包括建模、时域分析、根轨迹绘制、频域分析、前馈校正、离散系统分析、描述函数法计算,线性系统可控性、可观测性和李雅普诺夫稳定性判别以及综合设计等内容。本书在数学基础、控制理论、工程应用、MATLAB及Python仿真方面,具有系统性和统一性,适合工科高等院校使用。
《控制系统动力学讲义》涵盖了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讲义首先介绍了控制系统常用的基本元件和基本概念、拉普拉斯变换及其逆变换、传递函数及频率特性。接着给出了常系数线性系统分析和设计的解析方法和频域方法,包括稳定性和李雅普诺夫第二方法、特性曲线、米哈依诺夫判据及稳定性区域划分、反馈系统及其镇定,讨论了调节系统的品质指标、校正综合以及根轨迹法及其应用。最后介绍了非线性系统的分析方法包括相空间方法、谐波平衡法,刻画了非线性特性对随动系统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