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采用实测资料分析、力学理论分析、概化水槽试验与数学模型计算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开展长江中下游河道崩岸预警与治理技术研究。本书主要研究内容如下:揭示了长江中下游河道崩岸机理与典型护岸工程的水毁机理;研发了不同尺度的床面冲淤与崩岸过程耦合的动力学模拟方法;创新构建了基于动力学模拟与机器学习的河道崩岸预警技术;总结提出了河道崩岸治理中的局部河势调控技术与大型窝崩抢险治理技术。
珠江河口河网人类活动干预强烈,异变条件复杂,工程措施众多,水安全形势严峻。本书在调查分析珠江河口河网开发利用及整治工程效果的基础上,分析强人类活动驱动下珠江河口河网水沙及径潮输移动力特性变化;梳理河口-河网系统复杂异变格局下在整治工程及水安全保障方面所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经济社会发展新需求下典型整治工程的适应性评估方法;提出珠江河口河网水安全评估指标,并构建多层次的水安全风险分析评估模型;进一步评估区域水安全风险,识别水安全脆弱区,并针对水沙条件改变和咸潮上溯加剧等问题,论证相关整治方案对河口水
本书是一部聚焦于四川江河治理议题的学术著作,由成都城市河流研究会组织编写。全书汇集了多名环境科学专家的研究成果、政策倡导和公众参与成功案例,旨在为各级政府、科研机构及专业管理部门的河湖治理决策提供参考,同时向广大读者普及生态环境建设方面的知识。全书共分为论河、知河、护河三章,内容涉及四川江河的特征、价值,四川江河的历史、现状和人水关系,四川江河治理的决策、图景和公众参与等,并提供了丰富的实践案例。
长江口北支治理直接关系长江口防洪安全、供水安全、航道安全及生态系统稳定等诸多方面,在维持长江口总体河势格局稳定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历来是长江口治理与保护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本书系统介绍长江口北支水沙盐特性、河道演变规律、水沙盐和风暴潮模拟与预测技术,以及北支改善平面形态、北支河口建闸等关键治理技术,具有较强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实用性。
本书以三峡工程为中心,以长江上游大坝和水电水利为重点,对长江上游的水利大坝进行了跨越时空的深入研究,对于今天重新看待三峡工程及其历史意义具有十分重要的参照意义。本书研究方法科学合理,既有扎实的专题调查报告,又有细致艰辛的史料和文献的梳理,堪称田野工作和文献分析的完美结合。另外,本书的人文访谈、问卷调查与田野调查都是严谨而前沿的研究手段,做到了以事实和数据说话。 本书适合相关专业师生阅读,也可作为水文化爱好者的读物。
本书在博士学位论文的基础上修改而成。选题视角新颖,在梳理铜瓦厢决口改道事件基本史实的基础上,从荒政与河政两个层面探讨其与晚清政局之间的复杂关系,并借此探究单次灾荒与政治之间的关系,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对于铜瓦厢决口改道事件的把握较为准确,并得出了一些合理的结论。比如:申报人认为铜瓦厢决口改道具有双重属性,其既为近代重大灾害事件,又是清初以降备受重视的河务问题,在清代黄河史上具有时间坐标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