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论语》的全译本,作者用语文的方式,对《论语》20篇492章作了详细、明确的释义和解读,“译文”部分翻译章句,“释文”部分解读要点。译注《论语》的著作很多,但本书仍有其独特价值。作者尊重语言表达的基本规律,尊重基本的逻辑和情理,独立思考,自主翻译,又广泛参考字书、前人研究以修正自己的理解,尽可能还原原文意思,同时不乏令人耳目一新的新见、新解。
本书除了导论以外,共分为四章,导论从总体上介绍了四书的意义和四书何以形成的缘由,正文依次以《大学》《论语》《孟子》《中庸》为顺序进行导读,为读者提供循序渐进的学习阶梯。
本书将以韩非子道法思想为出发点,阐述韩非子思想中道、理、德、法等范畴的含义,分析其思想中的意义,进而探求韩非子思想的积极影响和内在缺陷,以期提供一个重新审视韩非哲学乃至其道法思想的视角和途径。
春秋战国时代是古代中国从宗法封建迈向法治帝制的转型期,韩非则是集法家思想大成的思想家。汉代虽“独崇儒术,罢黜百家”,但“汉袭秦制”,两千多年来中国所实行的也是法家的法治帝制和私田制,而不是儒家所主张的宗法封建制和井田制。在儒家思想的掩盖下,除了误解外,法家和韩非思想真实的一面鲜为人知。本书集中探讨了韩非思想的发生及至“阳儒阴法”确立的经过,以哲学、历史学和知识社会学的方法分析了先秦法家和韩非思想的产生及其对汉代以后中国思想的影响,论证了中国“阳儒阴法”的真实历史及其存在的合理性。
本书是根据毓老师课堂讲授之笔记整理而成。毓老师解经遵循儒家经学传统,以依经解经和一字一义的讲解方式,重现经典的经世致用之义,既能灵活地结合历史、政治、人文等主题,又能与当下融会贯通,高度还原经典的哲学内蕴和思想力量。毓老师讲解《庄子》,结合了庄子本人的出身、性情以及时代背景,剖析透彻,引人深思。毓老师结合自己对人生世相的切身感受,使读者清楚了解经典之真义,从而启发现代人运用经典的智慧来指导人生。
本书以“寓言”“重言”“卮言”为主要表现形式,继承老子学说而倡导自由主义,蔑视礼法权贵而倡言逍遥自由。《庄子》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其文汪洋恣肆,想象丰富,气势壮阔,是先秦诸子文章的典范之作。本书是吴怡先生对《庄子》一书内七篇以及杂篇《天下》和外篇《秋水》的解读,包括原文、语译及释义三部分内容,便于读者清晰明了地理解《庄子》一书。同时,作者从庄子的哲学或思想方面进行了系统研究,力求引领读者更进一步了解《庄子》理想境界以及其所蕴含的修养方法。
《道家的智慧)》,分为《老子的智慧》《庄子的智慧》。《庄子的智慧》,将寓言当作打开《庄子》瑰丽深邃思想世界大门的钥匙,主要围绕最能体现庄子本人思想的内七篇,分别从自由万物的差别养生全神之道处世之法精神与形体得道之方好的领导者七个主题出发,通过对原典的详细解读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庄子》的核心精神。一方面着重于对原文的解读,以更通俗易懂的方式将《庄子》的内容呈现给大家;另一方面注重其与现实的关联,让《庄子》的思想与鲜明的人的生活产生联系,从而说明一个观点:每一个中国人的心灵深处,都住着一个庄周
本书是根据毓老师课堂讲授之笔记整理而成。毓老师解经遵循儒家经学传统,以依经解经和一字一义的讲解方式,重现经典的经世致用之义,既能灵活地结合历史、政治、人文等主题,又能与当下融会贯通,高度还原经典的哲学内蕴和思想力量。
本书深入分析历代学者的各种《老子》原文考证之作,大量吸收了前人研究成果,并根据个人多年研究提出了多处新的见解。作者在写作期间,参考了百于种古今注书,在本书的注释中选集了前人在《老》学上的精辟解说,使注释即通俗易懂,又含有大量的学术信息。作者在翻译部分力求确当的同时保持了文字的优美。注释和导读是作者对本书的精辟见解。《老子》是我国古代哲学和古代文化的重要典籍,由于年代久远,原典对当代读者构成了一定的阅读困难。
综观明代老学研究现状,明代老学史和老学个案研究虽然已经取得不少成果,但对整个明代老学而言还远远不够,无论是从广度还是深度来说,明代老学都还有很大的研究空间。本书尝试以纵向与横向相结合的方式,全面展现明代老学发展演变历程及其与明代社会、思想的互动,客观评价明代老学在中国老学史、思想史与学术史中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