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探讨了鉴定意见的本质,从鉴定意见最基本的属性出发,研究鉴定到底是什么,鉴定到底能够解决哪些问题,能够解决到何种程度,以及如何实现更好地解决。本书共分为六章,分别从鉴定意见本质、质证法理基础、鉴定意见的质证的实证分析、英美专家意见的考察与借鉴、鉴定意见质证的内在冲突、鉴定意见质证制度之改进以专家辅助人制度为焦点六大方面详细论述了鉴定意见质证问题。本书对司法实践中与鉴定意见有关的案件进行了梳理、分析,寻找存在的问题,为进行反思和重构提供依据;对其基础理论的基本内涵、核心因素进行了阐释,在借
本书立足互联网应用环境,主要针对电子数据的产生、存储、传输、处理、应用和删除等环节所具有的属性特征,紧密结合当前取证工作重点和学习要点,安排电子数据取证工具、电子数据取证基础实训、Windows操作系统取证实训、智能终端取证实训和网络取证实训共5章内容,精心设计了29个完整的实训场景,每个实训都提供预备知识、实验目的与条件、实验过程和实验小结等完整的内容,在确保设计科学性和知识系统性的同时,便于实训工作的开展。本书是《电子数据取证技术》的配套教材。本书适合作为高等
随着中国社会的急剧转型,产生一些社会问题,例如,传统价值观和道德规范受到冲击,正式的和非正式的社会控制力量弱化,暴力和财产犯罪高居不下,毒品问题日趋严重。对社会转型背景下的犯罪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对于预防和减少犯罪的发生,遏制犯罪的高发态势,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本书采取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西南地区G市三所监狱的1518名服刑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并从中选取了62名服刑人员进行一对一的半结构式访谈,研究服刑人员被捕前一年里财产犯罪行为、暴力犯罪行为、毒品犯罪行为的发生率及影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总则、文件检验鉴定书、手印鉴定书、法医物证(DNA)鉴定书、准绳问题心理测试分析意见书。具体内容包括:司法鉴定介绍;司法鉴定的资质认定及实验室认可;司法鉴定的过程;鉴定文书;鉴定人出庭;文件检验鉴定概论;常用文件检验鉴定书的种类;文件检验鉴定书各要素解析等。
本书将围绕公司知识产权的权利化管理、经营利用、业务链嵌入、组织架构等四条主线,重点阐述专利、商标等知识产权的经营策略、风险管理和战略规划,并结合案例解读、实证研究,探讨如何通过知识产权增强企业技术能力,防御企业侵权风险,坚固企业的利润根基,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并使企业的知识产权从重在防守保护的法律资产,进化为能够经营利用的商业资产,继而提升至作为竞争工具的策略资产,终跨越知识产权发展的传统模式。
环境法学是法学大家庭中的新成员,其强烈的现实性和浓郁的人文性散发出迷人的魅力,越来越多的学人投身其中。相比于具有悠久历史积淀的民法、刑法等法律部门宏大的体系、核心的范畴和颇具特色的方法论,环境法显得不那么深邃、厚重和正统。因此,无论是基于对自身理论的不断超越,还是基于对实践的有效引领,都需要更加重视环境法的法理研究。本书从环境法的基础理论出发,对其性质以及相关内容进行阐述,接着对其立法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与探索,以及环境法实施的相关机制,如公众参与环境保护视角下的环境信息公开、环保产业促进专门立法
本书分为七章。第一章,阐述整体不法(构成要件)理论的基本内涵和特征,给读者一个较为清晰的总体印象。第二章,探索整体不法(构成要件)理论的形成路径,梳理其理论源头。当然,在这种探索中,也展示了整体不法(构成要件)理论产生的历史必然性和合理性。第三章,阐述整体不法(构成要件)理论基础上形成的犯罪论体系构架。在这种叙述中,同时也阐明了整体不法评价理论对建构犯罪论体系的基本要求。第四章,说明中俄四要件不法理论实际上也是一种整体不法评价理论。同时,与二阶层整体不法理论相比,中俄四要件整体不法评
刑法学的向度
本书立足档案学与证据法学的跨学科视角,围绕电子文件证据效力保障这一核心问题,从基础概念入手,辨析档案学与证据法学相关术语,提出电子文件证据性概念模型与电子文件一电子证据保管链,实现理论层面的跨学科衔接;继而将视角转向实践,爬梳政策法规、调研行业现状并分析国际经验,提炼组织机构电子文件证据效力保障的现实需求,在此基础上构建体系框架、阐明推进策略并进行案例分析。本书充分发挥档案管理方式对电子证据真实性认定的积极作用,将电子证据应用实践需求融入电子文件管理,为推动组织机构电子文件依法合规治理提供
本书针对当前英美法系国家存在的过度犯罪化、不公正犯罪化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系统比较和分析了广为学界采纳的限制犯罪化的基本原则——危害原则,以及乔尔·范伯格提出的冒犯原则,阐明了“不被犯罪化的权利”的法律基础,以及国家能够否定、剥夺行为人此项权利的标准,在英美法系国家产生了较大影响力,引起了法哲学、刑法学、宪法学、社会学和犯罪学领域学者的广泛关注和探讨,推动了英美法系国家犯罪化理论研究的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