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家著文,历代皆有,以其不受作家思维、眼光的浸染与拘束,常能自成一格。萧文亮以画为人知,其长短不一、机趣热烈的文章却只散见各处,本书辑录其文数十篇,分作“江南七怪”“细狗撵兔”“江南河翻”“大田百禾”“四声的喙”五辑,或谈论传统画的来龙去脉、个人绘画的理念追求,或追忆往事、记述亲友,或简笔记录交游求学、所见所得,配以画作六十余幅。既见图文辉映的活泼气息,也见不受惯常文章之法约束的活泼气象,可以仔细赏读,亦可展卷浏览。
五十岁知天命的年纪,郭德纲变得越来越温和,本书还是他独特的幽默的配方,却满满真诚的味道,让你看到另一面的郭德纲。处世的规矩、饭局的讲究、宵夜的来历;爱情的秘诀、戏迷的执着、行业的黑话;朋友圈的小江湖、拍电影和拍黄瓜的共同点、相声界的恩怨情仇……郭德纲说过的,想说的,都在这本书里。慢火烹茶,三五好友,闲聊人生。说是闲聊,但此中有人情冷暖、世态炎凉;有荣辱纷争、思考偶得……看似段子,细品则是人生。琐碎言语中有老郭的智慧、热血和真性情。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我们该不该相信春天:半日闲斋读书札记·乙编》由一百本图书的读书笔记、随想、感悟构成,每一篇文章介绍一本图书。作者主要记录了自身在阅读中的联想和思考,从而表现出不同书籍的影响和意义。作者将个人的阅读体验通过文字传达出来,展现了他作为一名读书人在阅读当下的真实心境,在细腻的文字中表现出阅读对其人生的重要影响和积极意义,从而呼吁我们一同领略和感受读书带给我们的神奇力量,邀请我们一道徜徉在书海中,探索一切未知的远方。
本书是一部散文集,以个人交往为视角,以当代有影响力、有成就的文学艺术家为对象,从亲历的角度书写当代的“大先生”,为文学艺术留下时代侧影。这些人并不一定都是科班出身,反而很多人是跨界创作,但他们都曾在文学或出版领域做出过非常重要的贡献,他们是当代“大先生”,这些人包括锺叔河、黄永玉、张炜、唐浩明、韩少功、何立伟、残雪、水运宪、孙建忠、蔡测海、蔡皋、宋遂良、黃铁山、钟增亚、邹建平等。已经完成发表的七八篇,网络阅读在100左右,有的多达190万。
本书为锺叔河历年散文作品的精选集,按题材分为“书话”“琐谈”“往事”“自述”四部分。所选篇目,从1946年的《蛛窗述闻》弁言,到2023年的《两首<水调歌头>》,时间跨度长达77年,基本涵盖了作者各个时期的重要散文作品。
本书由史铁生作品资深编辑杨柳编选,精选作者关于生命、关于命运,关于死亡,关于孤独与爱情,以及关于信仰等散文数十篇,包括《我与地坛》《想念地坛》《扶轮问路》《放下与执着》《诚实与善思》等,给忙碌中的都市白领和爱思考的读者送来清凉。
本书分为黄河乡恋;山水家园;文心词境;时光侧影;依景纪行五辑。主要内容包括:难忘的友情;岁月的猎枪;我的姐姐我的娘;小小病号;清水湾的金色沙滩;少年,少女;项链;赛丽麦的“喜”;欲;循化人的循化;大爱铸就的黄河英魂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地方的幸福很重要,要记得住乡愁,比如:小时候爱吃的东西”。他强调,“每个地方都有让大家留念的东西,不要小看这种幸福感,因为这种幸福感能留得住人。” 乡情、乡愁表达,作为中华文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元素,被世代传承,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今天,更绽放着时代的光彩。本书由“乡之旅”“亲之疼”“心之情”“淳之愈”四部分构成。“乡之旅”,表达对乡村巨变的新感怀;“亲之疼”,以原汁原味的心性表达,再催人们回归亲情本源;“心之情”,重拾本源初心;“淳之愈”,抒怀
本书是一部散文集,描写了花鸟风月以及形形色色的人,如幽居山林的隐士、个性独特的服装设计师、沉迷古乐的琴师等。作者以清淡、细腻的笔触对人、物进行了勾勒,让恬淡的人、闲逸的生活染上了烟火气,让静止的物焕发了勃勃生机。本书分为霜雪前村、林深见鹿、江海不渡、春去犹清、墨花月白五个部分,作者以深情写薄情,将模糊的影子刻出深深的轮廓,让淡淡的茶散发浓厚的香气,为水墨色的景着上相宜的色彩,令读者从薄情的世界中走出来,进入深情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