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试图基于中国空间事业发展的视角,回顾和阐发党的领导、党的建设在空间事业发展中如何发挥作用。 本书首先系统介绍在党的坚强领导和中央领导人的亲切关怀下,中国空间事业在不同历史时期取得的辉煌成就,彰显“旗帜”领航,作为总起。结合航天发展历程,分历史阶段系统呈现不同历史时期中国空间事业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的特色做法和对国家重大专项任务圆满成功与空间事业快速发展产生的重要推动作用,作为主体;之后结合党建历程进行理论分析,阐述经验启示,作为总结。最后面向航天强国建设,阐述党建工作后续实
吴阳松,1983年7月,安徽宿松人,2012年6月获兰州大学法学博士学位。现任广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马克思晚年思想,科学社会主义历史、理论与实践,政党与现代化等相关问题的教学与研究。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项,省级项目3项;在各类学术期刊、报刊发表文章40余篇,其中第一作者CSSCI计23篇,多篇文章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等转载。
本书从乡村振兴视阈下河北农村基层党组织工作的内容、农村基层党组织工作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现状分析等方面, 介绍基层党组织、乡村振兴对农村基层党组织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和农村基层党组织工作在乡村振兴中的地位作用, 并介绍了农村基层党组织工作考核评价体系构建有助于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功能和激发农村基层党组织、党员干部在乡村振兴中的内生动力, 阐述了当前农村基层党组织工作质量考核评价工作的基本状况、存在的问题, 探讨了基础党组织工作质量评价体系构建的理论依据、原则, 并提出合理提出路径和建议。
高校基层党组织是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推动学校各项事业改革发展的直接组织者。高校基层党建工作面临许多新问题、新挑战、新要求。本书主要内容紧贴实际、紧贴师生, 除第一章是对高校基层党建工作总体要求进行阐释, 其余各章以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逻辑和重点工作为线索进行编写, 以基层党组织建设和选举( 第二章、第三章) 为起点, 以党务工作队伍建设为扩展( 第四章) , 进而延续到党员的发展、教育、日常管理、党内组织生活( 第五至八章) , 完成了对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全过程的梳理和规范。围绕每一章节
本书通过系统梳理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高校党的建设的历史档案, 以高等教育改革发展与高校党的政治建设之间的互动关系为线索, 重点围绕高校党建内容的历史婵变、《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话语的历史生成、高校党建的组织保障三方面展开详细深入的研究, 尝试探索新时代高校党的建设的马克思主义价值意蕴, 以期更好地提炼高校党的建设的基本经验, 展示中国共产党对高等教育事业规律性认识的深化, 展现高校共产党人充满人民情怀、政治热情、人文精神和梦想追求的教育之思,
本书从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内涵与外延、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现状分析、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理念探究等方面内容研究, 介绍了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地位与作用、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党建工作的主要内容及工作要求, 同时对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做了分析, 并提出了利用主渠道空间加强党建工作的方法和建议。
本书以中英对照、英文、法文、日文、西班牙文、俄文、德文、阿拉伯文、葡萄牙文、越南文、老挝文等11种文版对外出版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审议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国共产党章程》是中国共产党为实现党的纲领、开展正规活动、规定党内事务所规定的根本法规,是党赖以建立和活动的法规体系的基础,是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必须遵守的基本准则和规定,具有最高党法、根本大法的效力。本册为葡萄牙文。
"中国道路与世界之问"丛书,以生动、鲜活的语言讲述中国故事,诠释中国道路、中国理论、中国制度,帮助海内外广大读者更客观、全面、深入地认识当代中国。本书分为历史的必然远大的理想严密的组织严明的纪律为民的情怀成功的密钥时代的楷模等七章,回答了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怎样的党,中国共产党人是一群什么样的人这两个问题,从而帮助读者理解:是中国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而中国共产党的这些特质,保证了她能始终站在时代前列,引领中国社会前进的正确方向。
本书从第八至十三届(2014-2019年)陈云与当代中国学术研讨会入选论文中精选62篇,内容包括对陈云在经济、文化、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等领域中的重要实践活动与思想的研究。
张富清同志于1924年12月24日出生,1948年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在解放大西北的系列战斗中英勇善战,荣立西北野战军特等功一次、军一等功一次、师一等功一次、师二等功一次、团一等功一次。然而抗战胜利后,他一直深藏功与名,坚守初心,默默无闻地在工作岗位上为社会贡献着光和热。2022年12月20日,张富清同志于湖北武汉去世,享年98岁。
本书以张富清同志重要历史时期现场图片(视频资料)、影视舞台剧照、各艺术作品的精彩片段(附部分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