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倡议自提出以来,所获得的成就举世瞩目,但是同时我们也要清楚认识到共建“一带一路”面临的国际环境日趋复杂。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球经济发展动力不足、国际投资贸易格局和规则调整、大国博弈更趋激烈、俄乌冲突持续升级……“一带一路”建设所面临的风险和挑战之严峻前所未有。准确分析当前国际形势下“一带一路”建设重点领域的合作与发展态势,是系统布局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合作新空间的重要前提。基于此,在多方调研与论证的基础上,本书以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为目标,聚焦“政策沟通、设
本书研究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中国开放发展的新战略,做到了三个结合。一是历史逻辑与现实分析相结合。本书不仅梳理了经济循环思想史以及中国经济循环与开放发展史,而且还是从现实的角度分析了中国开放发展所处的外部环境与内在条件。二是宏观战略分析与微观政策相结合。本书不仅从战略角度分析了中国开放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存在的优势及不足,而且从创新、内部大市场建设、中美关系以及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等角度对中国开放发展的路径及政策选择进行了详细分析。三是国情分析和借鉴分析相结合。本书不仅就新发展格局下中国的创
“一带一路”倡议是党中央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推进全方位对外开放的重要举措,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实践平台,为世界提供了一个充满东方智慧的实现共同发展的中国方案,为国际社会提供了一项广受欢迎的公共产品。这个倡议提出来之后,得到了许多国家,特别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积极响应。迄今为止,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国际组织都积极支持和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广东卫视基于此策划了《丝路汇客厅》栏目,讲述“一带一路”上感人的故事。本书以栏目的相关故事内容为蓝本,以50个真实故事为落脚点,深刻展示
本书集中论述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创新和发展,主要内容包括四大部分:一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包括历程、动因和价值、主要内容、基本方法和启示;二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理论基础,包括主要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参考借鉴了西方经济学、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理论的关系、是发展而不是否定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三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创新和发展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市场经济的一般原理、市场和市场经济的社会属性、市场经济不可逾越的历史地位、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市场经济的必要性和
本书以中国扶贫政策演进为脉络,在多层次、多维度视角下,对贫困问题进行理论和实证研究,进而总结贫困问题的动态变化特征和中国扶贫的特色。全书由三部分构成:一、阐述贫困研究的现状、中国扶贫的历史脉络和特色;二、通过贫困的动态识别和比较分析,探讨贫困未来的识别方向;三、探讨行为视角下的贫困动态及扶贫模式。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旨在实现由“输血”向“造血”转变,持续推动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乡村振兴战略需要通过内生发展实现乡村的现代化,解答的是“如何持续发展”的问题。这不仅需要深刻把握国家战略的核心逻辑,而且需要面对地区发展的不平衡性、乡村发展的差异性以及政策执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构建一个长效机制,确保能够根据乡村发展变迁的实际状况及时适度调整政策,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最终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战略目标。 本书把历史背景、制度逻辑、社会结构与经济转型所体现
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是我们党向人民、向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 本书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为题,站在 “两个一百年”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回顾和总结第一个百年目标实践进程和理论成果,展望第二个百年目标的光明前景,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理论,阐明中国共产党建设小康社会的百年探索、经典作家的小康社会思想、小康社会的思想史、小康社会的实践史、中国全面
本书以西部地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和绿色金融两大影响因素为主要研究对象,首先运用基于非径向、非角度SBM方向距离函数的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模型,构建包含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指标的投入产出指标体系,测算西部地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并分解得到绿色技术进步指数和绿色效率改善指数。其次,构建动态面板回归计量模型,实证分析西部地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因素,并使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研究在影响因素作用下西部地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时序特征及空间关联、集聚特征,识别绿
如何打通“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变生态优势为经济优势,走出一条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绿色发展之路,是当前我国实现全面绿色转型过程中亟需解决的重大课题。本书以生态产品价值市场化为切入点,重点探市场配置生态资源的模式与政策,通过构建差异性生态产品价值市场化机制,寻找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契合平衡点,以生态-市场“双引擎”驱动我国经济全面绿色转型和高质量发展。本书的创新之处:一是提出了构建差异性生态产品价值市场化机制及相匹配的多元政策工具体系,打破了传统上生态产品区域内封闭运行的
本书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立足新时代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要求和国有企业改革的现实背景,从理论框架、体制机制与实现过程三个维度研究了新时代国资监管体制转型问题。具体研究内容如下:揭示了国资监管体制沿革的阶段性特征及内在逻辑;在宏观与微观层面评价和检验了国资监管转型的绩效;探索了国资监管体制转型的理论框架;构建了新型国资监管体制框架;探讨了国资监管体制转型过程中配套性制度改革与完善的内容和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