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注重实用操作技术的介绍,强化操作技能的训练。内容包括推拿学的发展源流、推拿知要、推拿的作用原理和治疗原则、推拿手法和小儿推拿等有关知识,分别介绍了骨伤科、内、妇、五官科和儿科常见病症的推拿治疗。介绍了成人推拿技术、小儿推拿技术、踩跷技术、整脊技术、点穴技术、腹部推拿技术、足疗技术、手疗技术、捏脊技术、牵引技术、火罐技术、刮痧技术、束挽技术。
本书是在前期肾主骨理论研究基础上,结合本团队现有研究的总结,全书内容主要包括肾主骨理论的历史沿革、肾主骨理论的现代科学内涵、肾主骨理论在退行性骨病防治的应用、常见补肾壮骨中药及复方介绍,共4个章节。本书特色:其一,溯本求源,古为今用,以时间为轴,探讨肾主骨理论的发展演变;其二,结合现代分子生物学,对肾主骨的科学内涵进行多维度阐释;其三,选择典型性退行性骨病,重点阐释肾主骨理论在其防治的应用。其四,系统性对补肾壮骨中药及复方进行了总结概述。
本书详细地阐述了中医护理技术的操作基本理论,具体内容包括:拔罐技术操作、闪罐技术操作、通阳药物走罐技术操作、剌络拔罐技术操作、火龙罐技术操作、艾条灸技术操作、温针灸技术操作、热敏灸技术草、麦粒灸技术操作、吕氏脐药技术操作等。
本书由北京按摩医院组织编写, 中英文各一册, 系统介绍了针对不同疾病的各种中医康复技术, 以推拿治疗为主, 针灸、药物与物理治疗相结合, 共分两篇, 上篇系统介绍了临床康复工作者需要学习掌握的各种常用的康复技术及康复护理技术, 下篇介绍了康复技术在截瘫、偏瘫、四肢骨折及骨质疏松症等几种常见疾病中的具体应用, 适合康复医生、治疗师、康复专业学生等阅读。医院在国家、省市级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数百篇, 编写《实用按摩手册》《按摩治疗学》《脏腑按摩基础手法图解》等专著二十余部, 出版了我国第一套
本书共八章。第一章简要介绍了中医临床工作中常用的治疗技术;第二至七章从各系统临床常见病证的生理与病理特点出发,重点阐述临床常见疾病的辨证诊治原则;第八章重点介绍临床常见病的针灸推拿康复。
本书作者为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舌象专业研究委员会理事,有丰富的舌诊经验积累。本书将传统的三焦分区和舌上背面主导的舌诊理论,分化为舌上背面和舌下腹面、三分九区脏腑分法,以及舌象要素的具体精准量化指标。有一定的创新性,形成了具有独到见解的、容纳多学科、涵盖多层次的全息舌诊,是传统望舌诊病内容的拓展和补充。本书适合中医学生、中医师阅读参考。
本书详细介绍了中医针灸临床的相关问题,主要内容围绕针灸学术发展史,对经络腧穴的基本概念、经络系统的组成、腧穴的主治特点、定位方法等进行了全面阐述。
本书上篇为“梅花灸学学术思想”, 总结了梅花灸学独有的灸疗感传、灸感三项、热证贵灸、阳光普照、反应穴的临床应用、调任复原、温阳补肾、天灸法、脐罐灸法、通脉温阳灸法等学术思想, 下篇为“梅花灸学临床经验”, 结合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五官科等大量临床应用病例, 联系古代医籍中的内容探讨现代临床病理对灸法的运用。
本书从临床实用的角度出发,阐述了内科、妇科、骨伤科等中医常见病症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辨证论治等,并介绍了临床常见疾病的针灸诊疗和推拿治疗。
本书分4部分:体会篇是跟师过程中对某一方、证、药物的认识或跟师经验的总结,或初入杏林的感受和体会;医案篇是跟师学员对老师效验的病案整理,有完整的理、法、方、药及病案分析,反映了对中医经典理论原则的领悟及对中医临床的思辨过程;随想篇大多是临床工作中有感而发;论文篇是在期刊杂志上发表的,总结归纳老师经验的文章,也一并收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