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中》是第八届鲁迅文学奖得主、实力派作家艾伟的长篇新作。小说穿梭于中国、美国、日本等国度,讲述一位在国际上享有崇高声望的建筑设计师在突遭人生重大变故后,重新思索生命意义,并于无常境遇中寻求内心修为的故事。小说细腻描绘了普通人情感生活中的执迷与释怀,书写了生命的坚韧和爱的恒久力量。
相比于平装版,此次推出的精装版对书籍内封进行了全新的装帧设计,精心挑选金色镜面纸打造出近似镜面的艺术效果,且每本书皆有作者的亲笔签名和签章,值得<
听力康复师·怀勒和英语教师菲妮丝(袁凤)在加拿大相遇,双方组建了宁静温馨的跨国家庭。时值袁凤母亲袁春雨(蕾恩)罹患阿尔茨海默症去世,女儿从养老院寻回的亡母遗物里有一个收藏时光的宝箱,也是一个封存历史的秘匣——残存晶粉的玻璃瓶、母亲在野战医院的留影,以及高中英文教师的相片。无尽哀思、疑惑与感伤,尽数弥散在亡人与遗物之间。袁凤决意联络在世亲人,重返大洋彼岸的祖国。她从故乡温州出发,沿时光之河逆流回溯,往返于扑朔迷离的久远记忆,探寻“袁春雨”分别作为母亲、妻子和女儿的故事。
本书以一个工人出身、刚出大学校门的女青年技术员参加工业建设为经,展开了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初期工业战线生活的描写,形象说明了这一时期新中国建设工程的艰辛,描绘了肩负这艰辛任务的新中国工业建设者——工地上的党委书记、总工程师、工地主任、技术员、工人、广播员、通讯员等的英勇奋斗,刻画了他们的性格和心理,歌颂了他们在党的伟大光辉照耀下的战斗生活。小说以诗情的笔触,艺术地再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经济建设起飞的黄金时代。
本书记录了年轻医学生逐渐向医生的转变,通过临床工作的点滴,讲述了小医生们在治病救人过程中的经历、内心的成长。这其中有病人治愈成功后的成就感,也有辛苦工作之后不被理解的迷茫,有压力之后的短暂放弃,更有面对困难不愿妥协的坚持。
周意第一次遇见段焰,是在一个很平凡的早晨。那是2009年9月初,周意高二开学不久。正仁中学是南城排名第四的高中,里头的学生大多成绩普通,偶尔也会周意从小成绩不错,每每年级排名都能进前十,考试几乎没有考砸过,只有中考的时候,老天第一次没有眷顾她……
淤过冬水后,地里的活儿就算完了,家家都窝在热炕上,等着过年。所以,偌大的田野里空旷死寂,连鬼影都没有。雨娃的脚已经冻麻了,他狠狠地跺了跺,麻变成了疼。这时候,西北风正烈,雨娃觉得风比镰刀还利。当然,他不知道镰刀有多利,那明晃晃的刃口他不敢碰。在他看来,那明晃晃的刃口比副校长的耳光还厉害……
本书故事发生在“五四”运动后和“大革命”时期的广州,讲述了广州城三家巷里几位出身于不同阶层的年轻人怀着救国救民的抱负,终却分化并走上不同道路的故事。小说以“五四”运动后中国社会一系列重大历史变革为背景,通过周、陈、何三个家庭的变化、矛盾和斗争,通过基于人情、事理、利害等复杂纠葛的都市日常生活和家庭关系,以小见大,展现了当时各种政治力量的消长,以及不同阶级、不同人物精神世界的变化。
他疲倦地靠在沙发上,也许办完这件事就该结束了。三年了,凭着一身本事和几次浴血拼杀,他为集团立下大功,现在理所当然成为集团的重要人物。然而,那条最核心的通道,老大还是没向他透露分毫。看来这个秘密只能通过卖家了解,而最可能掌握通道秘钥的只有三家……夜已很深,太阳炙烤一整天蓄起的高温,到午夜已所剩无几,开了窗,屋里几乎可以用凉爽来形容。在东北,大多数年份空调制冷都用不上几天……
本书故事发生在抗战时期的四川安县北斗镇。据传镇上何氏寡妇的祖坟下深藏岩金,各路江湖人物对此早已虎视眈眈,眼见何家衰败日显,余威尚存,时间,上至“上峰”,下至士农工商、僧道乞丐、土匪袍哥、娼妓政客,你方唱罢工我登场,场围绕争夺和保护金矿的惊心动魄的血战就此展开……
本书作品反映的是1894年到1901年即甲午战争后到《辛丑条约》签订的这一段时间的社会历史现象。以成都城外一乡镇为主要背景,具体写出那时内地社会上两种恶势力的相激相荡。对当时地方上的民俗风情、市民阶层的心理状态和生活方式作了全面的惟妙惟肖的刻画,被誉为“小说的近代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