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系作者近年来研究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成果结集,其总体特点是以作家研究和文本细读为基础,立足于20世纪以来的文学现象,将作家研究、文本分析与文学观念、立场和风格融会贯通,从现代性与鲁迅的文学选择,历史场域中的鲁迅文学,现当代作家的语言、文体及文学的民间立场等角度切入20世纪中国现当代文学的诸多理论问题和作品评价,对文化多元选择下的中国现当代文学进行了个案分析和综合研究。全书展示了作者扎实的理论素养和文化关怀,洋溢着人文精神和书卷气质,文辞优美而激情澎湃,是一部富有创新的现当代文学研究论著
本书是一部学术论文集,以“论究学术,阐求真理,昌明国粹,融化新知”为宗旨,编辑出版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内的学术文章。本辑设置易学研究、诗学研究、数字人文三个专题。“易学研究”有三篇文章,其中山东大学著名易学专家林忠军高度概括和阐述了中国上千年的象数易学及其发展、研究;孙逸超揭示北宋易学家刘牧对宋代易数解释的影响;谷继明总结了自己点校多种易学典籍所发现的问题。“诗学研究”专题,前两篇文章是夏寅和孙羽津对钱钟书与现代诗学的研究,后一篇文章是赵四对其最新翻译诗集的介绍、解说和阐述。“数字人文”专
非虚构已成为一种值得关注、思考的文化现象和文化思潮,而不仅仅是一种文类或文体。本书立足于媒介社会学的视野,考察非虚构写作在中国的兴起、特征;从政治宣传着手,探讨“中国梦”传播中存在的问题,并分析非虚构写作与“中国梦”传播的内在关联;结合当前国内国际传播实
刘醒龙中篇小说《凤凰琴》在《青年文学》1992年第五期发表后,在全国引起巨大反响,相继获《小说月报》百花奖、屈原文艺奖、《青年文学》优秀作品奖和终身成就奖,并入选各种经典选本,改编的同名影视作品也获得国内多种奖项。文集收录重温当代著名作家刘醒龙中篇小说《凤凰琴》学术研讨会论文60余篇,多视角分析其经典意义及其深远影响。本书收录了来自全国的理论家、评论家、作家的论文,主要围绕:《凤凰琴》与人民史诗书写、《凤凰琴》与当代现实主义创作、《凤凰琴》的经典化研究、《凤凰琴》与文学经典影视改编研究
本书是浙江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与文化研究所全体教师(含五年内退休及调离的教师)的论文代表作合集。绝大多数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所发表的论文,而尤以近十年来所发表的论文为最多,基本上反映了本学科同仁们最新的研究状况以及所达到的水平。现按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唐宋文学、元明清文学和文学批评史四个研究方向,将论文作者依照其主要的研究方向加以编排,同一作者的论文集中编排在一起,而同一方向的作者,则按年龄进行序次。
本书以继承和借鉴为切入点,将胡适1917-1937年的文学思想纳入中国现代文学建构、中西文学交流的历史脉络中,探讨胡适文学革命思想形成的历史成因、个性特征、传统基础、西方资源,分析其文学思想的具体内涵,涉及白话语言观与白话文学观、新诗理论、现实主义文学观,以及以中国古典小说考证为代表的社会历史批评观等重要方面。
本书分为五章,内容包括:文学论争中的现代批判意识、文学批评中的现代科学精神、开放与自主的现代文学理论、祛魅时代的文艺大众化理论、现代传媒中的文学理论传播。
本书内容包括:“绪论”“潘岳接受的黄金期:两晋南北朝”“潘岳接受的发展期:唐五代”“潘岳接受的深化期:宋元”“潘岳接受的持续期:明清”“结语”。
本书作者以时间为线索, 按照时间顺序, 对中国古代的先秦文学、秦汉文学、魏晋南北朝文学、隋唐五代文学、北宋文学、南宋文学、辽金元文学、明代文学、清代文学等各个历史时期的代表作品从作者特点、创作背景、作品内涵等多方面进行了系统阐述与分析, 文字表述流畅精炼、浅显易懂。
《昭明文选》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诗文总集,自书成编,在其后一千多年的中国历史中,一向被文人视作一本文学教科书,是古代士子必读之书。对研习古人为文之法的今人而言,《文选》依然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昭明文选>研究》从《文选》的版本源流调查、《文选》编者考证、《文选》编辑体例及文学观阐释几方面论证,旁征博引,得出令人信服的结论。本书内容曾获全国首届优秀博士论文奖,至今依然可为学习《文选》的读者提供最基本的材料线索与研究捷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