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由乡愁如烟、追思如潮、岁月如歌、生命如花、浮生如梦五个篇目内容组成。全书收录160余篇精短小品,描摹事态人情。主要内容包括:《家的概念》《祖居印象》《小村记》《梅香泉记》《腊梅看我亦如是》《林泉隐者》等。
本书为《2022年中国女性文学作品选》的延续,是由著名评论家、女性文学研究专家、北师大教授张莉主持编选,在原来的小说选本的基础上,又增加一本非虚构的选本。在以更广阔的视野,清晰判断出女性文学成长的整体脉络,也是一种对当下中国女性生存样态的直观记录。以“此在”“记忆深处”“远游”为辑,涵盖内容多元,从亲情救赎到爱情热望,从孤身奋斗到灵魂相碰,从青春迷惘到耄耋回忆,从远游际遇到打开自己,是一部诚实的女性生活图鉴。
人生的本质,就是一个人活着,用自己的心将生活层层过滤,才能得到生命的精华和真谛。 关于亲情,宗璞说:“我过了四十岁,还是觉得睡在母亲身边最心安。” 关于爱情,宗璞说:“生活最丰满处是因为他有了我,我有了他。世上有这样的拥有,永远不能成为过去。” 关于悲喜,宗璞说:“哪怕得到的是难题,是痛苦,我却因世界上不只有我一个自己,而觉得更充实更温暖。 ” 关于未来,宗璞说:“人在生活的道路上落到了谷底,无可再落,就有了上升的希望。” 《一生自渡》是茅盾文学奖得主宗璞写给年轻人的
如何写花?“每一朵盛开的花像是一个张满了的小小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船,船舱鼓鼓的。” 如何写云?“小朵汇成大朵,如堆绵,如积雪。一会儿,绵和雪变化成一群白羊,一只大狗——狗是在牧羊吗?” 如何写人?“母亲的爱护,许多细微曲折处是说不完,也无法全捕捉到的。但也就是因为有这些细微曲折才形成一个家,这个家处处都是活的,每一寸墙壁、每一寸窗帘都是活的。” 如何写事?“在清华园中长大的孩子对北平的印象不够丰富,而梦里塞满了树林、小路、荷塘和那一片包括大礼堂、工字厅等处的祥云缭绕的地方。”
本书呈现了一个普通人在浮浮沉沉的生活里的所有心绪,一种与宏大叙事相对应的普通人的真实生活。作者身体力行地告诉读者如何找到自己心中真正想要,如何不卷不躺把自己的生活过好,找到让自己舒服和自洽的方式。
本书收集整理冰心散文22篇,主题涉及人生传记、童真絮语、日常见闻和时事所感等不同面向。既收录了《我的故乡》《我的童年》等记录人生的自传性作品,也收录了《新年试笔》《遥寄印度哲人泰戈尔》等文学相关作品。冰心散文情感细腻,文字优美,且多从生活出发,讲述自己与亲友之间的互动,展现深刻情谊。由此四辑描画出冰心的散文世界。
《朱自清: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是名家散文系列之一种,该系列从灿若星辰的中国现代散文家中遴选出一批作者,精选其散文创作中的经典作品,结集成册,以飨读者。
本书收录了38篇朱自清创作的散文,大多广为流传,包括历来都被作为白话美文典范收入各类语文教材的一些篇目,例如《春》《背影》《荷塘月色》等。本书共分四辑:以景传情的荷塘月色、抒情忆人的背影、揽胜记游的旅行杂记、指摘时弊的我们的时代。朱自清善于把自己的真情实感,通过平易的叙述表达出来,笔致简约,亲切,读来有一种娓娓动人的风
本书是沈如峰对自己1946年3月至1950年1月随军生涯的真实记录。他用近似白描和略加文学修饰的笔法,记录了战争概况、敌我态势、战斗片段、行军过程、战地生活、民情实景,以及有关政治工作和军心士气的方方面面、点点滴滴,真实呈现了沈如峰从一名学生到老师、记者、军队干部的成长过程。
本书的另一条线索是沈如峰与未婚妻王萍坚贞不渝的爱情故事。两人从短暂相聚到长期分开,开始多年的通信、寻找,战火纷飞的年代互相安慰、体贴,其中不乏革命者的浪漫与温馨、坚定信念与追求爱情的统一,温情与温暖,感
本书是一位普通人民警察王春来50年践行孝道的日记精华,是新时代家国文化的典型缩影和践行代表。日记中所记录的平凡朴实点点滴滴的行孝故事以及作者与儿子的精彩对话,彰显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内涵!不仅给人一种积极的精神力量,更进一步呼唤新时代中华孝道文化的回归,提倡忠孝文化,服务家庭伦理体系重建,服务家国文化建设,服务中华文化全面发展。
浪漫不分年龄,也无关岁月。一对年近七旬的老人,在疫情肆虐的时候,抛开尘世的纷扰,远离钢筋水泥的丛林,挥别灯红酒绿的喧嚣都市,来了一场说走就走的“西部漫行”。这个过程既艰难又寂寞,既苍凉又悲壮,西北的朔风吹来,夕阳将孤独的身影拉得斜长,因特殊缘故,差点儿弹尽粮绝,露宿荒野。他们被困在青海一个荒凉的小城,举杯邀月,以苦为乐,结识了当地一些热情质朴的朋友。向西,一路向西,冒着极大的风险,顶着无穷的压力,过了一道道关卡,收获了一张张防疫卡片。他们用脚丈量了疫情岁月,用笔记录了时代艰辛,用真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