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感知、制度压力与基层干部社会稳定风险应对行为》基于现实和理论背景提出核心研究问题:风险感知与制度压力是否以及如何影响基层干部应对社会稳定风险的行为策略?作者采用混合式研究策略,基于文献初步构建了基层干部社会稳定风险应对行为的认知—制度分析框架;通过探索性的案例研究,对E市“城市综合治理”专项行动中基层干部的行为进行过程追踪和比较案例研究,修正并完善了分析框架;基于心理测量与被试内设计的思想设计了调查问卷,对理论分析框架进行定量分析验证。《风险感知、制度压力与基层干部社会稳定
本书基于治理理论、新制度主义理论、权变理论,并在责任、权力、能力同构的视角下,构建了责任—权力—能力—行为的组织社会学分析框架,对我国基层政府治理行为异化产生的机制以及不同类型治理行为异化之间的演变逻辑进行了系统分析。通过回顾基层治理40多年的改革实践发现,基层政府的治理责任、治理权力、治理能力经历了较大的转型与变迁。具体而言,基层政府的治理责任逐渐被强化、治理权力和治理能力逐渐被弱化。同时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基层政府治理责任、治理权力、治理能力往往难以达到理想的配置状态,从而出现了
促进共同富裕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高度统一。从理论层面而言,“共同富裕”具有存在论和价值论的双重维度,其目的指向人的全面发展;廓清共同富裕的发展伦理问题及价值目标,才能正确处置“促进共同富裕”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辩证关系和现实要求,并明晰人的全面发展目标下实现共同富裕的伦理路向。从实践层面而言,共同富裕体现了社会正义在中国的实践及其发展状况。在浙江省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实践中,需要积极探索共同富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实践战略、共同富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实施策略、促进共同富裕与促进人的全面发
《中国事业单位发展报告(2023)》从事业单位改革试点、不同行业事业单位改革、人事制度改革等方面总结了我国事业单位改革的基本状况、最新进展和发展趋势,系统分析了教育、科研、文化、卫生等行业事业单位发展状况。本书还对部分地区事业单位改革探索以及多家事业单位内部管理创新实践进行了分析,力图为政策制定者、事业单位管理者和理论研究者提供借鉴与参考。
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政府改革趋势和发展的一个共同点就是通过合约制来行使政府权力。在我国,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简政放权,激发社会多元主体的活力。在这方面,合约制作为一种重要的机制设计或治理方式,对于构建一个政府主导、各方受益的多层次多中心的协作网络,使政社关系从单向依赖走向双向互动、从行政指令走向契约合作具有重要的意义。本书系统了研究了合约制治理理论与实践。对合约制作为现代国家治理机制在分享权力、合作共治中的作用进行了理论层面的梳理和提炼;并从多重约束因素出发,探索了公
本书对公用事业监管、环境监管、健康与公共安全监管、医疗监管、金融监管、数字经济监管等领域的热点和前沿问题进行分析,从而为推进中国政府监管效能提升和政府监管现代化提供理论支撑和决策支持。
本书以新时代中国特色乡村治理体系现代化为主题,系统梳理了乡村治理创新发展的基本历程,剖析了乡村治理体系现代化取得的成效及其主要影响因素,提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乡村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基本框架(即乡村治理组织体系、内容体系、运行体系、保障体系),梳理了乡村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逻辑依据、逻辑起点、逻辑主题、逻辑展开、逻辑统领,凝练了新时代乡村治理体系现代化的中国特色与基本经验,从乡村治理组织体系的优化与现代化、乡村治理内容体系的优化与现代化、乡村治理运行体系的优化与现代化、乡村治理保障体系的优化与现
本书深度分析了公共权力行使主体的社会化监督的理论渊源、时代内涵,全面阐释了公共权力行使主体的社会化监督的建构价值、系统构成、路径探析,进一步阐述了公共权力行使主体的社会化监督的有机体系。
技术发展是治理转型的重要依托。近几年来,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等的快速发展,赋能数字政府的建设与探索,助力政府治理模式向数字化治理转型。技术的更新迭代驱动着经济形态不断变化,沿着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两个方向持续前进。新基建、新要素、新动能与新业态成为数字经济的重要特征。产业政策制定、城市发展定位、区域协同战略等随之转型,需通过系统性改革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支撑,构建与之适应的社会环境与风险应对体系。未来,要进一步把握数字经济发展趋势和规律,通过政策、制度和管理机制的优化进一步推动
本书基于全生命周期理论,创新性地提出了政府开放数据的全生命周期理论模型,并在此基础上从数据整合开放、数据融合利用和数据利用评价角度详细地论述了政府开放数据各个环节所面临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分析了政府开放数据服务失误的类型及成因,构建了可行的失误补救演化博弈模型和政府开放数据质量评价模型,探讨了政府开放数据质量、政策运行效率、成熟度和用户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