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研究有着十分丰厚的学术积累,形成了自己的学术传统,但这也意味着取得大的突破越来越困难。如何走出文学研究的瓶颈状态,在现有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推动中国文学研究持续深入的进行,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书所收文章无论是研究古代作家还是研究现当代作品,都是着眼于这一问题展开。本书所收文章涉及诗文、小说等文体,视野开阔,论证扎实,观点新颖,代表着中国文学研究的新收获,为更为深入的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启发。
王蒙是一个怎样的作家?除了他的作品,读者还可以从《我眼中的王蒙》来了解这位人民艺术家。《我眼中的王蒙》收录了三十余篇他人对王蒙的评述文章,这里既有刘心武、舒婷、贾平凹这样的知名作家同行;也有王山、单三娅等王蒙的家人,还有王蒙在新疆结交的少数民族友人、王蒙作品的编辑、在海洋大学授业的学生,等等,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通过这些人的笔触,为读者展现了一个更多面、更立体、更丰富的作家王蒙,为走进王蒙提供了更广阔的视野。
老舍是“人民艺术家”。他出身贫寒,却登上艺术的荣誉殿堂;他是文学大师,却不忘对穷人的关照。今天为什么读老舍?为的便是在充满同情的叙事中欣赏他那雅俗共赏的语言艺术。是《小麻雀》开启了中国孩子的童蒙年代,是《我的母亲》让中国的孩子知道了生活的艰辛。本书围绕老舍的作品,结合他的人生,讲述老舍的创作与人生故事。老舍是北京的,是中国的,是东方的,也是世界的。本书将带领读者认识一个全面的老舍。
说起沈从文,免不了提到他的《边城》,提到翠翠、茶峒、湘西、凤凰……他的作品构成了几代人对田园牧歌与人性之美的最初想象。他用唯美的视角筑起湘西山隅水乡“人性美”的世界,赢得了各界读者的认同。今天我们读沈从文,不但要读他的作品,还要读他的人生,读他充满人性美的边城世界。
南宋是题画文学发展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在这个阶段,共出现题画文 1918 篇,题画诗 3041 题 4045 首,题画词 113 首,数量远超于前代,是题画文学发展史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部分。本书即以南宋题画文学为研究对象,对题画文学史进行系统梳理和考察,首次提出南宋实际上可以被称为中国题画文学的自觉时期。
本书稿由南京大学中国新文学研究中心组织编写,共收录了近二十篇学术论文,主要内容是反映近期国内学界在现当代文学研究领域的成果。按照作者的研究主题,全书大致可分“现代论坛”“文学史透视”“文学现场”“中外比较”“台港海外形声”“学术讲演录”“学术动态”等七个板块,反映了近期现代文学研究界的最新研究成果,以及一些重要的学术信息。书稿中所收文章的作者多为高校或科研院所的学者,或在校博士生。书稿学术性较强,质量较好。
胡辛是中国新时期女性写作的代表作家之一,也是江西自现代以来文学成就最为突出的女性作家。其创作经由丰富的生命体验、感悟而朝向地域与传统精神扎根,魅力持久。 这是一部解读、认知胡辛创作的评论集。涵盖了近四十年来评论胡辛及其创作的近百篇文章,跨越文学、影视、陶艺等领域,勾勒出胡辛对赣地这方水土这方人的别样言说与深情表达。视角多元,形式多样,既有王蒙先生高屋建瓴的评点,又有潘际銮院士的长者言说;既有学者教授的众说纷纭,又有学生及年轻读者的隔代阅读。 四十年的评论结集,不仅能够有力推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晚清到民国——报刊媒体的演进与新文化运动
本书是朱自清本古典文学研究系列作品,全书分为《听朱自清讲古典文学》和《听朱自清讲古代诗歌》两册。 《听朱自清讲古典文学》是朱自清先生讲给大家的13堂国学入门课,内容包括说文解字、周易、尚书、诗经、三礼、春秋三传、四书、战国策、史记汉书、诸子、辞赋、诗、文等十三篇学术研究。朱自清深入浅出地介绍了我国文化遗产中的经典作品,全书对经典的梳理与讲解,早已成为无数国学爱好者的文化启蒙必读。 《听朱自清讲古代诗歌》既有对诗歌的注解考证,又有对诗歌意蕴的鉴赏分析,朱自清独有的诗歌阐释,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