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下班越来越晚,和亲朋好友欢聚的时间越来越少?为什么整日繁忙奔波,可负债却不减反增?为什么呼吸的空气、入口的食物越来越糟糕,对此我们却无能为力?……南希·弗雷泽在这本书中揭示了这一切的原因:这颗星球正在被逐渐摧毁,原因无他,只因我们陷入了食人资本主义!资本主义像一条贪婪的衔尾蛇,它正在吞噬我们的社会,资产阶级就像食人族,以啃食我们的同类为生。在本书中,当代著名政治哲学家南希&middo
本书从全球角度系统地介绍了公共信息资源开放的背景、基础理论、政策发展动态、实践典范以及开放效果等内容,并对如何稳步提升我国公共信息资源开放进程给出了建议。全书以探索全球公共信息资源开放的时代背景开篇,并对学术界相关研究进行了分析,归纳整理了相关理论与研究方法。在此基础上,用三篇回答了公共信息资源开放研究中的三个重要问题:我国公共信息资源开放政策的发展历程如何?全球公共信息资源开放有什么典型实践经验?我国公共信息资源开放的成效如何?本书围绕这些问题,逐一进行了详细的研究与阐述,其目的是使
本书是大卫.哈维从新马克思主义视角观察当今世界的最新理论著作。大卫·哈维,世界知名的新马克思主义代表性学者,剑桥大学博士,现为纽约市立大学研究生院杰出教授。本书英文版于2020年10月出版发行。 在书中,作者用极富理性和前瞻性的视角分别对全球资本主义危机的经济、政治和社会多层面进行解剖,将刷新人们对全球资本主义危机的理解通过对新自由主义、资本主义、全球化、环境、技术和社会运动的讨论,作者也构想了在非常艰难的环境下,人们可能采取的解决方案。
本书是20世纪最杰出的后殖民主义批判先驱、精神科医师和作家弗朗茨·法农的代表作, 也是他最著名的作品。本书深刻剖析了殖民者与被殖民者的精神与心理, 描绘了殖民主义对有色人种的精神“奴役”。在白人的话语霸权下, 黑人被认为是愚昧的、落后的, 白人才是文明人。法农以生活在原法属海外省的安的列斯群岛的黑人为例, 描述了黑人是如何在殖民主义中失去自身的主体性和身份, 并完全向白人世界臣服的。安的列斯人在法律意义上是法国公民, 作为有色人种, 他们在面对白人时始终存在一种自卑感, 他们在潜意识中
在完整解析国家信息化的总体框架及其与政务信息化的关系的基础上,全面阐释数字政府的概念框架及其组成要素间的逻辑关系,系统讲解数字政府的理论基础和技术基础,紧密跟踪政府数据开放与政府数据治理的前沿与热点,多维解析一站式服务与“互联网+政务服务”的理论与实践,详细解读电子政务的文化建设与信息安全的相关知识,最后介绍国外和国内有关电子政府构建和电子政务建设的两个典型案例,分别是丹麦电子政府实践案例和“武汉交警”政务微信服务案例。
本书系公共行政学入门教科书,对公共行政学的基本内容进行了全面、系统而又有一定深度的介绍和阐述,是高等学校行政管理、公共事业管理、土地资源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等公共管理类专业及众多其它文科专业(比如社会学、社会工作)公共行政学必修课程的教材。首先,尝试建构以行政职能为中心的公共行政学体系。其次,既阐述公共行政学的基本学理,同时突出中国公共行政的实践特色。第三,在内容、观点方面完全符合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充分反映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第四,每章都附有与正文内容息息相关的延伸阅读,以
《当今比较政治学:世界视角》是比较政治学领域的经典之作,在学界极具影响力,曾在国内多次出版,吸引了众多读者,第十二版沿用阿尔蒙德的概念系统、过程和政策分析框架来帮助读者理解政治,并重新构建了前面的理论部分。在导论篇,本书介绍了比较政治学的挑战与变化,勾勒了对差异巨大的社会的政治进行比较和解释所需要的概念,阐述了重要的政治结构、功能和过程,比较了在与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一致的框架内的诸项政策及其结果。在国别研究篇,本书运用一个前后连贯的框架对11个典型国家(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俄罗斯、墨西
政治话语是政党、政府、军队等权力组织在治理国家、谋求国家利益过程中采用的言语方式。政治话语是政治世界的话语实践、话语描述或话语映射,能够有效揭示政治问题,深刻反映社会变化与发展。本书在认知语言学和话语分析相关理论指导下,基于语料定性分析法和语料库语言学相关方法,重点考察了政治话语蕴含的言者和理解者的经验基础、概念结构、思维逻辑及价值理念,并系统探究了政治话语生成和理解的认知模式。
奥古斯特·倍倍尔(18401913)是德国社会民主党的主要领袖和创始人之一,也是德国工人运动和国际工人运动著名的政治家和活动家。倍倍尔的一生,经历了德国工人运动和国际社会主义运动从兴起到发展壮大的整个历史时期,即社会主义思想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以至后来社会主义工人政党的建立和发展时期。本书主要从无产阶级政党的建设、议会斗争、妇女解放、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等方面阐释了倍倍尔的社会主义思想。他的这些思想,既是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继承,又是对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丰富和发展。
本书围绕东汉政治实践与学术演变两大主题展开研究,对于光武帝“治道”的考察,有助于揭示东汉时代政治文化发展的实质与发展大势,从而为东汉政治史、制度史、社会史等研究提供有用之资;对于东汉学术演变与转型的考察,亦可为研究东汉思想史、学术史、经学史、儒学史等学者提供一个“历史分析”的视角。本书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以东汉政治与学术的互动关系为视角,由纵向与横向相结合的轴线展开结构性分析,以光武帝治政特色的分析为开端,力图考察“吏化”方针对于东汉学术转型、学风演变以及儒生价值取向渐次演生等内容,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