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辙传》以清晰简练的笔法、夹叙夹议的写作方法将宋代散文家苏辙的一生描述出来。苏辙生平学问深受其父兄影响,以散文著称,擅长政论和史论。作者把严谨的学术研究和生动的文学创作结合起来,在对苏辙生平事迹进行坚实考证的基础上,以苏辙一生的仕途经历为经,同时以其书写的经典诗文为维,全景展现了苏辙独放异彩的璀璨一生。内容丰富充实,文字浑厚有趣。作者根据大量历史资料,重新梳理了苏辙的人生历程,对他所处的政治环境、生活场景,他的父兄等等,进行了生动展现,力求在时代背景中还原一个真实、鲜活的苏辙。作者深刻阐
朱自清于1920年告别北平入江南,踏上教学和创作的新征途。1920年至1925年毕业后的五年时间里,1921年,加入文学研究会。成为“为人生”代表作家。1922年,与叶圣陶等创办了我国新文学史上第一个诗刊——《诗》月刊,倡导新诗。这五年朱自清一直奔波于江南各地。这五年是朱自清意气风发的五年,也是漂泊彷徨的五年。其间,他结交了很多好友,也创作了大量的白话诗、散文和教学随笔,《毁灭》《匆匆》等都是在这一时期创作而成。本书主要讲述了朱自清在江南的这五年的经历,讲别人没讲过、没讲透的朱自清。<
本书为传记文学,讲述吉利汽车创始人、著名企业家李书福的个人成长,以及吉利汽车的发展历程。李书福1986年创办吉利汽车,2016年被评为第三届全国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2018年被授予改革先锋称号,并获评民营汽车工业开放发展的优秀代表。
从一个放牛娃成长到民营汽车领军人物,李书福是改革开放大潮中时代造就的企业家典型。他从14岁骑自行车载人挣钱,到游走街头给人照相;从生产电冰箱配件,到创立北极花电冰箱厂;从深圳大学求学,到创建以装饰材料为起点的吉利,一路
本书以“科技强国、产业报国”为主线,积极探寻黄立、马新强、周云杰、喻鹏、黄晓庆、黄沛、李军、柴再希、张小龙、巴曙松、李玮、杨永智、姚欣、李通、雷彬艺等15位华科大理工男杰出代表成长成才成功的密码,弘扬了他们敢于竞争、善于转化的创新创业品质。
本书由央视访谈节目《吾家吾国》改编,基于“为人民留史,为社会留记,为人物立传”之初心,对10位党史、国史及历史事件中的重要相关人物(七一勋章获得者、著名惯性导航技术专家陆元九院士,中国草业科学奠基人任继周院士,内科血液学专家、中国血栓与止血专业的开创者之一王振义,中国第一位交响乐女指挥家郑小瑛,著名艺术设计教育家和艺术设计家常沙娜,航天技术专家、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之一王永志,中国语言学家陆俭明,海洋地质学家汪品先院士,导弹控制技术和航天工程管理专家栾恩杰,粒子物理学家陈和生院士)进行深入记
书稿以晚清民国之际剧烈的社会变革为大背景,围绕“革命”这一核心主体,通过梳理、解读大量第一手资料,勾勒出杨笃生、刘揆一、徐绍桢、程璧光、李准、张季鸾等重要历史人物的生平事迹。作者查证了大量资料,还原了9位参与清末革命的历史人物的真实细节。本书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让读者得以重新认识这些在历史上或惊鸿一瞥,或影响深远的革命人士,也让读者对那个动荡的特定历史阶段有了更全面的了解。作者张功臣,祖籍河南,1960年生于新疆,大学毕业后在《新疆日报》从事新闻工作十一年,1994年考入中国人民大学
乔致庸幼年父母双亡,由兄长乔致广抚养长大。兄长故去后,乔致庸弃文从商,成为乔家第三代当家人。在风雨飘摇的晚清时期,乔致庸以大信义、大格局,令乔家起死回生,进而成为晋商翘楚。为了实现了自己汇通天下的理想,他在刀光剑影中重启南北丝茶路,创立了大德通、大德恒两家票号,留下了一段商业传奇。乔致庸求财不惜财,一生颇有善行,除了赈济灾民,他心怀家国大事,出资援建北洋舰队,慨然捐助左宗棠西征,为朝廷分忧解难。他一生勤俭持家,晚年由于经商报国理想的破灭,在老家祁县大兴土木,为后世留下了宏伟的乔
本书是一部北大中青年学者们的个人传记。书中讲述了45位来自北大不同学科院系优秀的北大中青年学者们的故事。叙说了他们青年时期的兴趣爱好与专业选择的关系、出国留学时的种种际遇、在科研中攻克难关时的激动和欢欣,以及回到燕园教书育人的理念与方法。叙述语言质朴,娓娓道来,让读者在不知不觉中深受感染。 “燕归来”的中青年学者们的故事鲜活地呈现出北大人追求卓越、报效家国的情怀,他们的求学经历和志业路径也将对广大青年学子予以启迪。
王瑶先生是“中国现代文学”学科的奠基人,但其人生经验的意义更要大于这个学科本身。本书不仅回顾了王瑶的治学成就,还将呈现他作为学人的完整形象,还原他所遭际的时代。全书收录的两百多幅图片,涵盖王瑶不同人生阶段的照片、手稿、著作、藏书等,在言不尽意处撑开了历史的褶皱,让后来者有可能与大先生“晤对”,近距离地感受他的精神魅力。 本书此次披露的珍贵照片与图像资料,原本散存于中国现代文学馆、北京大学档案馆、北京大学图书馆、清华大学图书馆等机构,大部分是首次与读者见面,里面隐含的历史信息极为丰富。《庄子·天道
杜甫的诗歌整体上有一种叙述性, 作者精心选译了129首杜甫的诗歌,按照诗歌呈现的时间、地点有序排列,串联起杜甫的生平和思想,仿若一部诗人的自传,而作者则淡化到极致,这种传记写作方式也称为以杜解杜。 英文原版于1929年出版,是英语世界的第一部杜甫传记。作者按照杜甫居住地的变迁来对其生活划分片段,包括童戏时代、弱冠时代、壮游时代、中年时代四部分,从杜甫的童年讲到他离开华州,直观展现了杜甫辗转颠沛的人生经历,可算是杜甫前半生的传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