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追踪了德皇威廉的政治生涯,从他在霍亨索伦宫廷压抑的青少年时代,到他甫登帝位与俾斯麦等老臣争夺主导权的时期,到他踌躇满志、国家快速崛起的“威廉时代”,再到滑向失控深渊的世界大战和帝国崩溃,还有他晚年与纳粹的关系。作者通过对原始史料的梳理,还原真实的威廉二世,关注1888-1918年他在位期间是如何影响德国和欧洲其他国家的。
本书是日本教育家、“巴学园”的创建者小林宗作的传记。作者佐野和彦是日本电视节目“彻子直播间”制片人、窗边的小豆豆作者黑柳彻子的朋友。他潜心研究小林宗作的生平,拜访了解小林宗作的各方人士,还走访小林宗作的亲朋,亲身到巴学园原址和小林宗作家乡实地调研,并且阅读了小林宗作的撰写的大量作品以及能查找到与小林宗作相关的文献资料,获取了关于小林宗作的详实资料,据此写成这部小林宗作传记。书中也引用了小林宗作本人的部分作品以及相关人士的回忆性文章,这些都是人们了解小林宗作的第一手资料,帮助人们了解小林宗作的生平
我给文学置入了一些坚硬的、沉重的,甚至是暴力的东西。它们与生活境况相关,与我十八岁之前生活的世界的语言相关,与一个工人和农民的世界相关。它们永远是真实的东西。我认为,在我的情况下,在我作为一个阶层跨越者的情况下,写作是我能做的最好的事情,是一种政治行为,也是一种赠予。 在将近一年的时间里,作家弗雷德里克-伊夫·热奈无规律地向安妮·埃尔诺提出问题。在这些回答中,作者努力为从三十年前开始的写作实践做出说明,描述她的工作方式,解释她的文本的目的。这本书非常
薛西斯大帝是波斯帝国的国王。他还未即位时,波斯帝国的版图就已横跨亚、非、欧;他即位后,为了巩固对殖民地的统治及向外扩张,他先是镇压了埃及的叛乱,随后远征希腊(“希波战争”)。薛西斯野心勃勃,极其残暴,波斯军人对他充满恐惧。在他的指挥下,数量庞大的波斯士兵在温泉关大战斯巴达三百勇士,以波斯士兵的大量牺牲为代价取得取胜。此后他又率军洗劫了雅典。但最终,由于人心不齐、谋略不当,波斯军队在萨拉米海战中,被希腊联军打败,薛西斯狼狈逃回波斯。
《皮洛士国王》用生动且冷峻的笔触描绘了皮洛士的一生:他享受战争厮杀的快感,几乎是有约必赴。在自己的国家伊庇鲁斯复位后,他受邀出战马其顿,受邀攻打罗马,受邀参战西西里。然而,由于缺乏清晰的作战目标和战略规划,皮洛士征战多地,却从未真正守住一片江山。最终,在与斯巴达人的战役中,皮洛士被一名老妇抛来的瓦片砸死,一代战星,就此陨落。
克利奥帕特拉七世,是古埃及托勒密王朝最后一位女法老。因其美艳的容貌与个人强大的吸引力,而被称为“埃及艳后”。她聪颖机智,但同时也擅长手段、心怀叵测。她的一生富有戏剧性,特别是卷入了罗马共和国末期的政治内战之中。为保住自己的王位,她凭借自己绝色的美貌和强大的政治手腕,先后让罗马两位最伟大的将军——恺撒、安东尼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而也许也正是因为受到她的魅惑,才造成了安东尼的惨败。最终安东尼伏剑自刎,克利奥帕特拉也自杀而亡。
《汉尼拔》讲述了迦太基与意大利之间的三次布匿战争。而本书的传主汉尼拔正是第二次布匿战争迦太基方的主帅,他率兵翻越阿尔卑斯山,深入罗马腹地,给予罗马沉重打击,终因远离后方,补给困难,又深陷敌境,最后大败而归。然而,不可否认,汉尼拔长于治军,善于谋略,是古代史上屈指可数的著名统帅。
居鲁士大帝是古代波斯帝国的缔造者。他以伊朗西南部的一个小首领起家,逐一打败米底、吕底亚和新巴比伦等三个帝国,统一了古中东大部分地区,建立了从印度到地中海的大帝国。居鲁士在占领巴比伦之后,转而向东北进军,以图降服中亚的游牧民族。结果波斯军队大部分战死,居鲁士大帝本人亦战死在疆场。
《罗慕路斯》开篇对罗慕路斯的先祖埃涅阿斯因特洛伊战争背井离乡、远渡重洋,克服重重困难来到意大利的经历进行追述,也介绍了其家族在意大利罗马的开拓经历,堪称一部民族史诗。详述了一代雄主罗慕路斯建立罗马城以及罗马最初的主要政治制度,以独特视角为我们追述了罗慕路斯的历史功绩。
《恺撒大帝》以别样的笔触叙写了恺撒传奇的人生:夺取高卢,开启内战,打败庞培,如龙卷风般横扫埃及、小亚细亚、西班牙。但最终,恺撒的独裁和权力引来了罗马元老院的憎恶,在他自己加冕的当天,恺撒遇刺,戏剧性地结束了一生。恺撒终其一生未能称帝,却被后人称为“大帝”,这是其卓越的政治、军事能力,以及强大的个人魅力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