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两者在综合国力中的地位和作用已不分伯仲。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看,文化属于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能动的反作用。一个民族国家的繁荣与发展,一定具有鲜明的民族文化特性,内聚强大的文化自信。而文化自信与价值观自信密切相连。价值观自信离不开对文化的认知和认同,文化自信的树立和坚定需要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伟大的中国梦近在咫尺,这就需要中国人民树立和坚定文化自信,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凝心聚力。
本书为《纵观上海》丛书之一,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国情调研(上海)基地”的课题研究成果。在当代中国研究所的指导下,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课题组花了将近5年的时间梳理、分析、研究了上海改革开放中的若干重大问题,论证了改革与开放的辩证关系,阐明了改革开放与体制完善的关系,同时对“上海经验”中折射出的“中国模式”作了相关考察,最终完成这部客观中肯、史料丰富的上海当代史。作为一部上海改革开放研究的专著,它不仅为上海研究提供了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地方史资料,同时也为中国改革开放相关研究
《新中国70年》运用真实准确的史料、严谨详实的数据和平实顺畅的语言,全面、系统、准确记述了新中国自1949年10月成立至2019年10月70年间波澜壮阔的历史,以及其间发生的重大事件、重大决策、重大理论、重大实践;生动展现了新中国在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当家作主,建立、巩固和探索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改革开放中找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确道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实现伟大中国梦的奋斗与奋进历程;生动描述了新中国经过几代人辛勤努力,把一个贫穷落后的农业国,建设成为世界*制造大国和世
该书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的第八版,其内容主要反映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形成发展、主要成果和精神实质,特别是充分反映了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包括“四个全面”、”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等重大理论观点和重大战略思想,体现了我们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同时,充分吸收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在校大学生这些年来使用该教材的意见和建议。
本书从全球视角,在理论与实践基础上阐述了中国民族复兴的经验,同时对比德法俄印日等国家的复兴之路,强调了中国复兴对世界的意义,对中国模式的认识误区、争论做以辩证解读,中国复兴应该建立在大国自信基础上,在国际社会有话语权,中国的复兴不仅不会重蹈西方国强必霸的覆辙,还将与世界各国携手共建人类美好家园。
《***后党政干部关注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解读》的着眼点,就是为党员领导干部学习提供服务。在全党营造善于学习、勇于实践的浓厚氛围,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推动建设学习大国是我们党顺应历史发展要求提出的新任务。党的***更是进一步要求广大党员、干部要提高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能力,提高科学制定和坚决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本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为代表的新一代中国共产党人作出了一系列重大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提出了一系列新论断、新观点、新目标、新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