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遵从西方学术界公认的忒拉绪洛斯体例, 收录柏拉图所有传世作品, 包括35篇对话、13封书信、释词1篇和托名作品7篇, 分三卷出品: 一卷为中短篇对话、书信、释词及托名作品, 二卷和三卷分别为柏拉图的长制对话《理想国》和《法义》。
本书是我国第一个按照标准希腊语编辑本来翻译的全译本, 是严肃认真的《理想国》“标准”汉译的开端, 译文准确、流畅, 有丰富的注释, 文后有对话纲要、专有名词索引、内容索引和参考书目, 是一个经得住核对希腊语原文的译本, 不仅对于专业学者还是普通读者, 都是一个可靠、可读的译本。
柏拉图的《申辩》由三次演说组成,即正式的申辩辞、提出刑罚的演说、判死刑之后的演说。本书的翻译和义疏即基于这三次演说的基本结构,然后根据主题阐释。本书分为三个部分:引言部分是吴飞老师给大家做的一个导读,介绍了关于苏格拉底的审判、柏拉图的《申辩》的几个主题、《申辩》从古典到中世纪再到现代欧洲的复兴、《申辩》研究中的几个问题,以及《申辩》研究的版本情况,等等,希望能够给读者一个较为总体的概念,而不至于过于简单地进入阅读;翻译部分以希腊文本为底本,参考了部分英文译本、中文译本以及德文译本,并附
本书是古罗马“五贤帝”之一的马可·奥勒留的著名作品。《沉思录》来自于作者本人对身羁宫廷的自身和自己所处混乱世界的感受, 追求一种摆脱了激情和欲望、冷静而达观的生活。马可·奥勒留在书中阐述了灵魂与死亡的关系, 解析了个人的德行、个人的解脱以及个人对社会的责任, 要求常常自省以达到内心的平静, 要摈弃一切无用和琐屑的思想, 要正直地思考。
本书全面回顾了黑格尔对现代性反思和批判的发展历程,把其分为3个历史时期,呈现出从早期崇仰现代性原则到中期批判现代性弊病再到晚期和解现代性矛盾的发展特征。通过分析黑格尔的现代性批判与宗教批判之间的张力关系,考察了黑格尔对时代问题和反思与回应。从现代性的批判性、现代性的逻辑原则、现代性的弊病及根源、超越现代性的路径等四个方面,归纳了黑格尔现代性批判思想的发展逻辑。黑格尔建构了现代性概念的哲学诠释方式,基于哲学的思辨认为现代性的本质是主体性的原则和理性逻辑。在此基础上黑格尔提出了现代性批判的
本书分为四个部分: “干预: 九种批判模式”“提纲: 一些批判模式 (续)”“辩证法附论”和“一些批判模式 (再续)”, 共收录22篇文章, 对战后德国的思想、流行文化、教育以及科学实践等论题作了讨论和反思。本书是阿多诺文化批判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阿多诺在文化批判领域的代表作之一, 深刻反映了阿多诺对工业文化的忧虑, 对当时流行的电视文化、流行音乐等充满匠气的流水线产品造成的人的意志和人格的损害的担忧。
本书试图透过位全面理解并超越现代的哲人尼采的火眼金睛,观察现代思想的开端,即培根-笛卡尔主义与柏拉图传统相遇的时刻,由此展示现代意识为何以及如何被现代思想奠基者塑造出来。作者没有像通常的哲学史家那样,历史地和批判地阐述某些哲学理论的产生、发展和影响过程,而是在尼采的指引下,悉心解读了三个原文本:培根的《新大西岛》《宣告一场圣战》和笛卡尔的《方法谈》。作者继而联系这些文本的基本问题,对勘尼采本人的两个文本,《论历史对生活的利与弊》与《快乐的科学》。这三位哲人背后无不隐藏着柏拉图的影子,他们与
主编李瑜青,华东理工大学教授。休谟是18世纪英国著名的哲学家、历史学家和经济学家。他的思想对西方近现代理论从不同的方面都产生了很大影响。他的怀疑论曾把康德“从独断论的迷梦中唤醒”,促使康德开创了德国的哲学革命。现代的实证主义以及第二代的马赫主义、第三代的逻辑实证主义都把休谟看作他们的宗师。实用主义也认为休谟学说是它的重要理论来源。我们选编的这本《休谟经典文存》,是从休谟的全部著作中精选译出的,偏重于休谟就人生、艺术、道德、认知方法、经济等方面的论述和思考。
《清华西方哲学研究(Tsinghua Studies in Western Philosophy)》以辑刊的形式每年出版两辑(每年6月底出版夏季号、12月底出版冬季号),每辑25万字,接受海内外学者在西方哲学各个学科领域内的历史性或系统性研究的或以中西哲学会通为主题的高质量专题学术论文(10000-15000字,编辑许可的个别情况无篇幅限制)、学术评论、学术综述和专业书评(均不超过10000字)。论文以中文论文为主,也兼收海外华人学者和外籍学者的英文论文。刊物将在学术规范,论文格式,评
主编李瑜青,华东理工大学教授。根据康德本人的提法,他的哲学发展分为两个阶段,即“前批判时期”和“批判时期”。在批判时期,构成批判哲学体系的《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判断力批判》三部大作陆续问世,康德的学说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他在世时,德国的许多高校就专门开设了介绍和研究其学说的大学课程。康德的学术生涯受到过封建当局和宗教势力的多次干扰,有时他也不得不作出让步。在18世纪90年代以后,康德出版了一系列重要著作。康德一生是以教师为职业的哲学家,生活极有规律,这保证了他的学术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