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继亮,内蒙古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内蒙古自治区人口战略研究智库联盟负责人,内蒙古自治区地缘经济数据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内蒙古高等学校青年科技人才。主要研究人口与生育,就业和劳动力市场。近年来,在《民族研究》、《中国人口科学》、《上海财经大学学报》等各类核心刊物发表论文50多篇,其中8多篇被人民大学复印资料以及《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转载;出版专著、合著5部,主持国家自然基金2项,教育部社科规划项目1项,其他省部级项目10余项。
本书是关于全球城市区域协同创新理论方法及案例的综合性研究著作。本书梳理了区域协同发展的内涵与协同创新的理论体系,重点研判了全球创新格局变化及对区域创新转型的影响,借鉴了典型全球城市区域协同创新的发展经验,并重点研究了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协同创新的现实基础、地理格局、网络关系及创新探索。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近十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剧,住有所居租购并举并建立长效机制备受关注。本书通过构建微观理论模型,考察了异质性交易者如何在买卖与租赁、数量和配套功能等方面进行选择,并分析了市场均衡性质及其对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进而提出政策建议,以期为相关政策实践提供一定的微观理论基础。
随着我国住房制度的演进、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和住房需求的增加,共有产权住房成为部分群体完成“拥有产权住房”梦想的一种重要方式,体现“房子是用来住的”这一政策要求。据此,本书研究了商品住房、共有产权住房、公共租赁住房“三房一体”的住房供应体系。本书主要内容包括:第一,实践总结。从国外、国内及江苏省7个地市的制度探索实践入手进行梳理,总结出我国共有产权住房制度实施取得的成效及存在的问题,以及国外共有产权住房实践对我国的启示。其次,理论探讨。进一步深入探讨共有产权住房制度的理论,从共有产权住房的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沿线各国在基础设施建设和投融资合作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果,“六廊六路多国多港”的合作格局基本形成,“设施联通”切实成为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实现互联互通的突破口。但是,受世界经济持续低迷、疫情阻碍国际经济交流与合作、全球贸易金融活跃度下降、病毒“政治化”负面舆情发酵等因素影响,目前“一带一路”基础设施投融资合作难度较大,面临资金缺口大、基础设施投资分布不均衡、沿线国家参与度不高、基础设施投资项目收益评估不足、投资潜在风险较高、风险事故频发、投融资合作规则不畅等主要
本书旨在构建新型城镇化研究的理论体系,深入研究“四个机制”,探索“两种路径”。“一个体系”:基于发展型社会政策、社会融入、生态系统等理论的整合,结合政策和试点实践的研究总结,构建“农业转移人口发展融合型社会政策体系”。核心内容:“四个机制”,如何回应人的需求、尊重人的意愿、发挥人的能动性和创造力、实现人的社会权益,最终将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成果转化为惠及整体农业转移人口的社会福祉。首先,以“内在驱动机制”为切入点,要回答如何促进城乡均衡、区域均衡、经济-社会-生态的平衡发展,以及农业转移人
城市经济学使用经济学工具来分析城市问题,是目前经济学领域中发展为迅速、创新为活跃的学科之一,与公共经济、国际贸易、产业组织等有着密切的联系;同时,因其溯源自传统区位理论,与地理学、城市规划等学科有着天然的交叉融合。本书对城市经济学基础理论进行了系统、精练的论述,包括城市形成的原因、城市空间结构、城市蔓延和用地管制、道路拥堵、住房需求与租购选择、住房政策、地方公共产品和服务、城市污染与犯罪、城市生活质量的测度等主题。每一主题不仅介绍了基础理论模型,还对相关政策影响进行了讨论。本书适用于高等院校经济
本书着重从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带动乡村振兴视阈出发,分析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作用城乡融合的机制及其与就地就近城镇化的耦合效应。全书共分为七章,主要内容包括:导论、中国特色城乡融合坚持并创新农业农村发展、新时代城乡融合依赖乡村基于农村产业融合的内生式转变、新时代城乡融合基于农村产业融合助推作用的发展转变等。
工业化时代以大量使用矿产资源为特征,20世纪中后期,很多集中开采利用矿产资源的城市面临资源枯竭的境遇,有一些西方工矿企业集中的城市重塑产业结构,建立灵活的劳动力市场,构建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策略等措施,在转型发展的道路上均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他们的成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资源型城市在转型发展道路上前进的步伐,也为我们带来了宝贵的启示。进入21世纪,我国一些资源主导型城市开始面临资源枯竭的情况,如何利用国际上战胜资源枯竭的经验,帮助我国这些资源枯竭城市摆脱困境,成为很多人关注的重点。本文针
为中国城市发展,提供国际参照系。 《国际城市发展报告》是由上海社会科学院全球城市发展战略创新团队研发。《国际城市发展报告(2023)》重点讨论了进入疫情后修复重振期国际城市发展的新赛道与新维度。国际城市短期重振的新赛道需要从流量枢纽和创新中心二大功能维度的众多交汇点中去挖掘。世纪疫情的深远影响也推动全球的城市思考在人类文明维度的责任担当。 《国际城市发展报告》以“国际经验、中国借鉴”为宗旨,聚焦分析国际城市发展的重大战略、重大理念、重大项目、重大报告和最佳案例,为中国城市发展提供国际参照系。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