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较全面地介绍了数字图像处理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技术和基本方法。全书共14章,包括绪论、数字图像处理基础、数字图像的基本运算、空间域图像增强、频率域图像处理、图像恢复、图像压缩编码、小波图像处理、图像分割、图像特征提取、彩色图像处理、形态学图像处理、目标表示与描述、视频图像处理基础。内容覆盖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的各方面知识及相关领域的**发展。本书内容选材新颖,表述通俗,语言精练,图文并茂,系统性强,与新技术紧密结合。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
通信原理是关于信号传输的基本理论和技术方法。本书主要介绍通信的基本原理、分析方法及传输技术。这些内容为通信技术研究和通信系统开发提供专业理论基础。全书共10章,内容包括绪论、预备基础知识、随机信号分析、模拟调制系统、模拟信号数字化、数字基带传输系统、数字信号的频带传输、数字信号的**接收技术、同步原理、先进的数字通信技术等。
本书是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通信原理简明教程》(第4版)的配套教学参考书。全书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为学习辅导和习题解答,包括《通信原理简明教程》(第4版)中第1~9章内容的知识点框图归纳总结与重点、难点分析,以及所有习题的解答; 第二部分为自测题及参考答案,共5套,每套包括水平相当的A、B两份试题。本书从物理概念出发,深入浅出地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通过系统的知识梳理和习题分析,可以帮助读者巩固理论知识,掌握通信系统的计算和分析方法。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通信工程、信息工程、电子工程
本书是学习“信息论与编码”课程的教辅用书,旨在为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提供学习指导和帮助。全书共分9章,由习题解答和实验指导两大部分组成。第1~7章是习题解答,内容包括香农信息理论、信源压缩编码、有噪信道编码和加密编码等,习题题型丰富,包括选择、填空、判断和计算等类型。第8~9章是实验指导,实验内容丰富,每个实验都给出了实验目的、实验要求、算法和参考程序。本书可供高等院校信息、通信、电子等相关专业的教师、本科生和研究生等参考使用,也可供相关科技人员学习信息论时参考。
本书介绍随机信号分析、信号检测与估计的核心理论与方法,内容包括概率论基础、随机信号的时域分析、随机信号的频域分析、随机信号通过线性系统的分析、窄带随机信号、信号检测理论、信号估计理论等。本书强调物理概念与数学描述的统一,充分体现内容知识间的相互关联,构建统一的知识体系和清晰的逻辑链条,同时为了体现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性,全书配以相应的研究型学习、MATLAB实验和习题,便于读者自学和实践。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电子信息类专业本科生教材,也可供理工科教师、研究生和广大科研人员参考使用。
本书主要阐述概率论与随机信号的基础理论和分析方法。全书共8章,包括概率论,随机信号的时域分析,平稳随机信号,随机信号的频域分析,随机信号通过线性系统的分析,随机信号统计特征的实验研究方法,窄带随机信号,马尔可夫过程、独立增量过程及独立随机过程。《BR》 本书强调对随机信号等基本概念的理解,并要求掌握系统的分析方法,注重基本理论与实际系统,特别是与电子系统的联系。内容全面,叙述清楚,便于教学和自学。
本书系统介绍信号与系统的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全书共7章,围绕连续和离散两类系统,介绍时域和变换域的分析方法。其中第1~4章讨论连续时间信号与系统的时域、频域分析和复频域分析,第5章和第6章讨论离散时间信号与系统的时域和z域分析。为了加强读者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在面向应用的基础上,第7章利用MATLAB/Simulink对信号与系统的一些应用进行实例仿真。本书简明易懂、重点突出,书中配有丰富的例题与课后习题。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通信、电子信息、自动控制等专业的本科教材,同时也可为相关专业的科
本书是《信号与系统》理论课程的配套实验和实践教材,是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信号与系统课程组多年的教学改革成果之一,包含了开发并应用于教学的22个实验与实践项目,其中既有硬件设计与测试实验,也有应用C语言、EWBM、ATLAB等软件平台的设计与应用实验。全书共分四章:第1章实验技术基础包括3个实验,第2章、第3章包括了时域分析、卷积、电信号的合成与分解、抽样定理等15个实验项目。第4章是课程设计,包括通信系统中调制信号的设计、股票市场(即离散信号)的线性预测等四个综合实践内容。
本书以TMS320C6678 DSP为主全面介绍多核数字信号处理器TMS320C66x的应用与开发实例。首先详细介绍多核数字信号处理硬件系统的构建、多核数字信号处理软件系统的构建、软件并行化设计、软件优化设计;其次从开发应用的角度,介绍TMS320C66x多核处理系统的系统配置与初始化,以及SYS/BIOS嵌入式操作系统;最后结合TMS320C66x进行多核DSP软硬件的设计,并给出详细的软件设计和硬件设计的应用实例。本书内容丰富、新颖,实用性强,可供从事多核数字信号处理的科技人员和高校师生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