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史在内容安排上,共分为十三章,从原始社会的艺术起源中的经济因素开始,依据历史朝代交替的脉络,以艺术赞助的视角切入,梳理并分析文化产业各个阶段的发展情况,研究文化产品从古至今的生产、交换与消费,分析皇室赞助、私家赞助、公众赞助在各个阶段相关文化产业行业所发生的影响,总结归纳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规律。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史适合文化产业相关专业的本科及以上学生阅读,有利于本专业学生建构学科基础知识框架体系。其他读者也可通过本书较为系统地了解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来龙去脉及相关特征。
本书系统阐述了数字创意产业的概念、特征、主要领域和产业分类,分析了典型发达国家数字创意产业发展新动态及趋势。同时,从多个维度,总结了我国数字创意产业发展情况及发展态势,研究了我国重点城市数字创意产业发展情况,并指出我国数字创意产业创新发展存在的问题和主要技术瓶颈。在此基础上,本书重点研究了“十四五”时期数字创意产业的发展目标和重点发展方向,提出了面向2035的数字创意产业发展路线图,以及发展数字创意产业的相关对策措施和建议。
本书从目前乡村文化建设中的突出问题着手, 对乡村文化体系构建与管理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浅出的研究分析, 具体包括乡村文化建设的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乡村文化建设的基本内涵与结构、乡村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并提出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开展乡村文化建设、传承和发展乡村文化的有效路径, 以期提升乡村的文化软实力, 为乡村振兴保驾护航。
本著作首先研究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形成发展及其中国化进程,论述了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在创立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阐释了卢卡奇、葛兰西、阿多诺、马尔库塞、詹姆逊和伊格尔顿等西方马克思主义代表人物推动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所发生的历史性嬗变,介绍了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实现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中国化进程中所做出的卓越贡献。其次,本著作还研究了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的现实要求与战略选择问题,着重分析指出了提升文化软实力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意义,并强调要在坚持先进理论导向战
本书以党的十九大报告首倡的乡村振兴战略为指导,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为契机,思考和阐述我国农村文化建设发展情况,对农村文化建设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应该采取的措施进行了总体性研究。全书内容共分为七章,在对改革开放以来农村文化建设特征、价值和理论的阐释基础上,按照“谁在建”“建什么”“如何建”“影响农村文化建设的有效推进的制约因素是什么”及“如何有效推进”的逻辑展开
《非遗传承研究》由上海师范大学、上海教育出版社联合主办。主要栏目有:法律法规(中外非遗法律法规及其权威解读)、调查与报告(有关非遗传承的各种调查报告、问题综述等)、理论研究(非遗专家、非遗理论与实践工作者对非遗重点、热点、焦点问题的见解、观点)、非遗学人(非遗专家、学者,非遗研究新人其人其事)、非遗项目(经认定的非遗项目、待申报的非遗项目介绍及研究)、非遗传承人(各级非遗传承人报道、采访等)、非遗进校园、非遗在社区、非遗企业家、史料与掌故等。
当代中国文化与学术的转型发展问题是一个宏大而又重要的课题,涉及方面极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新中国在文化建设与学术建设方面取得光辉成就,积累大量经验,同时也留有不少教训。为此,本书从“建设”的视域出发,分“文化与国家”“学术与社会”“话语与时代”三个专题,初步讨论了当代中国文化与学术的转型发展问题。尽管本书的研究并不全面,却严格遵循“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方法原则,较好地展现出了新中国文化建设与学术建设的复杂性、重要性与开创性。
本书是作者自2011年以来发表在报刊上的关于新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论与实践方面的部分论文的合集,内容主要包括:中国共产党的文化战略,方针政策,文化领域的重大决策、重大事件和重要专题的研究,以及党和国家领导人关于文化建设的思想及实践的研究;文化领域历史问题或重大现实问题的分析和研究,如《西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新中国成立70 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致力于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与繁荣,不断创新文化建设理论,丰富文化建设实践,探索文化发展规律。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 周年,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安徽省社会科学院联合主办的“新中国70 年文化建设成就与经验”学术研讨会于2019 年6 月29 日在合肥举行,就“总书记关于中华传统文化的系统论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形成”“新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思想的历史演进”“新中国70 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
本书反映了作者近年来在文化产业及相关领域的思考。全书共分为五辑,以“跨界融合”和“文化创新”两个关键词贯穿始终,分别探讨了“文化自信与文化创新”“跨界融合与文化产业”“数字创意与新型业态”“‘一带一路’与文化交流”“创意之都与未来城市”等问题。本书立足前沿动态,关注现实问题,以跨学科的视野切入当前文化热点、文化现象、文化业态与文化政策等,兼具理论性、实践性与前沿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