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政治学评论》(PKU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是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主办的连续出版物,计划每年出版2—4辑。本刊秉持推动中国政治学和公共管理研究的学术宗旨,倡导严谨治学,鼓励理论创新,关注实证研究,主要刊登中外学者在政治学、公共管理学等学科领域的最新代表性学术论文和评论,为相关领域的研究者提供一个学术交流平台。本辑聚焦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所收入的论文从公共资源治理、环境规制与政策、公众参与与政治传播等角度探讨生态环境保护的理论与实践,以期为我国的生态
公共安全是人类重要的社会需求,公共安全管理则是满足这一需求的支持和保障。因此,如何进行灾害预防、减除、准备、应对和恢复重建,考验着政府机构和民间组织的应变能力,也是公共安全管理学科研究的核心内容。目前,公共安全管理作为一种行业和学科已被越来越多的专家和学者广泛研究。本书正是基于这些研究的成果,系统地介绍了公共安全管理的理论与实践。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明确要求全面提高公共安全保障能力,完善国家应急管理体系,构建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反
内容简介:
本书的主要内容包括基础理论知识、城市危机分类管理、城市危机管理前沿热点。基础理论知识为至第四章,介绍了城市危机管理的内涵、公共危机管理体系历史与发展、城市危机管理体制、危机管理流程。城市危机分类管理为第五至第八章,介绍了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与社会安全事件危机管理及其应急救援。城市危机前沿热点为第九章和第十章,介绍了网络舆情危机管理、城市危机治理、风险管理、跨区域危机管理等前沿热点知识。
在风险和危机四起的环境中,“未来公共行政应当根据什么进行重建”一直是当代公共行政领域最值得关注的问题之一。本书从历史入手,发现公共行政发展过程中贯穿了朝向他在性(alterity)建构的逻辑线路,挖掘他在性价值以及这一过程中存在的内在紧张和障碍。未来的公共行政必然是具有他在性维度的,基于他在性可以为公共行政的重构提供方向,并对同样处于高度复杂治理环境中的我国公共行政建设具有启发意义。本书创新点在于:研究视角。从他在性视角对公共行政近代发展进行了系统梳理,剖析近代公共行政他在性建构存在的
本书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文秘专业行政管理的一线高技能型人才为目标,坚持知识够用和适用、强化岗位能力培养及技能训练的原则,在保留教材前三版体系结构的基础上,充实了行政管理学学科前沿的新知识和新成果,引入了行政管理实践的新案例,强化了对行政管理实践中的新动向、新问题的分析和研究,使理论、知识、工具、方法与时代同步,与工作岗位要求紧密结合,与职业资格认证紧密结合,其应用性和实践功能更强。 第四版教材力求突出体例合理、内容适度、语言简练、案例真实简短、分析简明、可读性强、工具和方法实用的特点
本书由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王亚华教授编著。该书全面总结和系统推介公共事物(Commons)治理的知识体系和学科动态:介绍了公共事物治理的有关概念,梳理了公共事物治理的主要分析框架及演变,概述了公共事物治理的经典理论及其发展脉络,阐释了公共事物治理的研究范式与方法,并展示了国内外公共事物治理的典型研究案例。该书着眼于将国际前沿理论与中国的改革实践结合,可用作公共管理、资源与环境保护等相关专业的授课教材,也可供公共部门管理者和有志于公共治理研究的学者参考使用。
作为一部研究市政学的概论性教材,本书致力于明确市政学研究的范式特征和研究框架,把握市政在城市发展中的基本内涵和具体表现,从市政学的研究视角揭示并回应城市发展中的公共问题,以寻求实现城市善治的途径。全书首先阐述市政及市政学的基本概念及城市的演进与变迁,从宏观上把握市政学研究的脉络内涵以及城市发展和城市化的进程;进而研究市政体系和市政体制,从体制和机制层面把握现代市政在城市管理中的具体表现;在此基础上,从城市规划管理、土地与房产管理、公共财政管理、市政公用事业管理、交通管理、环境管理、社会保障管理、
本书共七章, 内容包括: 社会变迁与媒体变迁: 公共危机治理的现实背景; 新媒体时代公共危机治理的场域规定: 特征与影响; 新媒体时代公共危机治理的现状及成因等。
本书旨在分析和论述田中正造真文明思想的内容及其形成、发展的过程,以及其思想理念的独特性,同时考察田中正造的真文明思想在日本文明论系谱中的位置。书中首先分析和论述田中正造思想的内容、形成、发展及其思想理念的独特性,接着通过分析和论述田中正造思想来反映民主主义思想等对日本近代史所产生的影响,以及真文明思想中民主思想、环境保护思想、和平思想三者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