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将教育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及其作用机制作为主要的研究问题,基于时间与空间、静态与动态模型相结合的分析方法,通过划分不同阶段和制度主体,测算了教育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并首次使用劳动力收入法测算了中国30个省人力资本存量,完善了中国省际人力资本的测算体系。同时,在全面考虑教育与劳动力、教育与物质资本、教育与技术进步、教育与制度、教育与配置结构关系的基础上,探讨了教育通过要素积累、效率提升、资本互补、制度耦合等产生的线性和非线性作用机制,更加准确地回答了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问题。此外,本
本书系社会治理方面的研究文集。本书系凉山州党校系统教师2019年完成并结项的各类调研课题成果汇编,包括四川省委党校、四川省社会主义学院、凉山州决策咨询委员会及凉山州党校系统的调研课题。内容涉及凉山州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各个领域,包括精准脱贫、农村党建、基层治理、农文旅产业发展、绿色发展、民族文化、民生改善等问题的研究。该书丰富的研究内容,对解析凉山州脱贫攻坚艰辛进程和基层实际工作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书按照“总-分-总”的结构谋篇布局,深入探析了人工智能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总论部分在系统梳理相关文献、详细阐述理论基础以及清晰刻画人工智能影响经济增长的典型事实基础上,探析了人工智能在向经济社会渗透过程中表现出的四大经济效应,并对影响经济增长的三大主要因素(劳动、资本和生产技术)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人工智能四大经济效应作用于劳动、资本和生产技术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提出由劳动渠道、资本渠道和生产率渠道三条渠道构成的人工智能影响经济增长的总体分析框架。分论部分将理论分析和实
本书根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伟大创造和伟大实践,提出将新发展格局从经济领域拓展至非经济领域,加快构建包括经济发展新格局、政治文明新格局、文化发展新格局、社会发展新格局、生态文明新格局在内的“五位一体”新发展格局。“五位一体”新发展格局的构建,意味着中国要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诸领域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从而创造中国发展新道路、引领人类文明新形态,加快中国在全球发展中从“跟跑”“并跑”向“领跑”的转变。
本书以“践行创新发展理念”为主题,由总报告、技术创新篇、体制机制篇、调查研究篇、区域发展篇、国际借鉴篇六部分共23篇报告组成。全书以习近平经济思想为指导,构建了中国经济创新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对中国经济创新发展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总报告认为,新时代10年中国创新发展综合水平有了显著提高,创新的制度与环境、资源与投入、产出与效益等二级指标均有明显提升。未来应进一步坚持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双轮”驱动,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作用,把基础研究摆在核心位置,加快构建高质量区域创新体系,缩小地区间创新能力差距。本书
本书以国家自主性为基本分析概念,探讨中国经济发展道路中的国家建构问题。首先,系统梳理国家自主性理论发展图景。其次,分析国家自主性理论的中国适用性基础与限度。再次,从国家-社会、中央-地方、全球化三个关系视角考察中国经济发展中的国家自主性演变。最后,提出未来中国国家自主性的构建目标及实现路径。经济全球化的内在特征要求跨越地域性边界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资源配置,而这必然在多个层面冲击国家及其自主性。国家作为国际体系中独一无二的建构性因素面临排他性权威分流困境、政治认同削弱危机和民主赤字难题等现
本书旨在搭建共同富裕与科技创新的理论框架,探讨共同富裕视野下的科技创新如何支撑共同富裕战略目标的实现,从区域、产业以及企业三个层面为构建共同富裕创新管理学提供理论参考。
本书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宏观展望”,探讨了当前国际形势下,各国应如何平衡自身利益,帮助本国企业融入中国的发展进程,从而实现真正的双赢。第二部分“分析与建议”,由六位咨询公司首席专家供稿,重点谈论中国经济的未来、中国新发展模式下的机遇以及跨国公司如何调整经营策略。第三部分“跨国公司经营实践”由六位在华跨国公司首席执行官供稿,重点谈论各行业领域的机遇和新兴消费群体市场潜力,以及本公司在华投资和经营战略。
本书全面聚焦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阶段应警惕的问题——资源从生产率较高产业逆向转移到生产率较低产业的 “逆库兹涅茨化”,该问题作为产业结构调整中的重大风险而存在,必须加以防范与化解。主体内容分为六大部分,共八个章节。理论与文献综述部分包括产业结构变迁的研究动态,以及“逆库兹涅茨化”问题的理论溯源与相近研究;背景部分介绍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阶段的经济发展特征、历史任务,以及“逆库兹涅茨化”问题产生的背景;现实考察部分包括我国产业政策与产业结构合理化现状,以及“逆库兹涅茨化”的特征事实——
本书共分为三篇,上篇为话语回溯篇,中篇为话语创新篇,下篇为话语应用篇。话语回溯篇探讨了话语体系构建的根本依据,梳理了中国共产党经济政策话语的百年演进历程;话语创新篇分别研究了五大发展理念、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经济体系这三个具有代表性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话语;话语应用篇围绕现代产业体系、区域协调发展、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新发展格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需求侧管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资本”范畴、高质量发展与共同富裕、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等话语概念展开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