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美国发起对华全面战略竞争成为影响中国周边安全事务的关键因素。同时,乌克兰危机进一步“发酵”周边安全格局的分化重组、甚至是对抗性阵营的形成。在此双重因素影响下,大国角力地缘政治竞争,地区军备竞赛进一步加剧,南海问题升温,整个周边地区的稳定性减弱,矛盾突出、复杂多变。对于中小国家说,最现实的安全风险更多来自经济复苏乏力、粮食与能源匮乏,以及气候变化、恐怖主义、等各类非传统安全挑战,它们一方面拒绝“选边站”,一方面希望地区更多聚焦发展与合作。在中国外交中,周边是首要,大国是关键。
当前,俄罗斯传统价值现代转型具体表现为社会思想的哲学转向、政治转向及其政治实践。二十余年间,俄罗斯传统价值观在与社会转型的互动中,表现为不同哲学流派的转向,它们在不同哲学路向上按照自己的运思理路,探索着如何实现俄罗斯传统价值观的现代转型。本研究廓清了当代俄罗斯东正教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自由主义哲学、欧亚主义哲学、保守主义哲学,对俄罗斯传统价值观的回归与再造、重塑俄罗斯国家身份认同和俄罗斯文明所做出的探索。进而概括其基本主张、代表人物,分析其理论对俄罗斯传统价值观现代转型的影响,以及它们对俄罗斯
百年大变局下的东北亚正处在一个历史性转变的新起点。核心是变,而变的关键是导向与方式,即使东北亚走向长久和平与合作发展的新时代,构建东北亚命运共同体。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新思维、新方式推动构建新区域关系和秩序的成功范例有两个:一是欧盟,二是东盟。东北亚新地区关系的秩序建设是在现有的基础上进行,快速的突变并不现实,且没有一方能够单独改变现状。因此,东北亚需要寻求符合本地区情况、符合新时代大趋势的变革之路。东北亚以构建长久和平与合作发展为目标,为此要让基于区域共生和区域共利认知的合作进程可持续。构建人
在当今国际舞台上,信息流动错综复杂、瞬息万变,国家间不断向外发送自己的意图信息并解读对方的各种矛盾的外交意图信号,在尽力表达己方战略决心的同时,力图识破对方的战略欺骗。可以说,在异常恶劣的信息噪音环境中,国家间实现精准战略沟通和信息传递变得极其重要,且越发困难。更有很多研究者认为,当今的诸多国际危机乃至战争乃是国家间对于各自决心信号的表达、传递与接收失效导致的。因此,如何分析和理解国家的信号传递战略及其政策行为,是当代国家关系研究中的一项重要命题。自从费伦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成本信号
对于许多人来说,财富是一个重要话题。在不同国家,民众对富人有不同的看法,但针对富人的社会学研究较少。作为德国社会学者和历史学者,雷纳·齐特尔曼曾主持一项受访者遍及欧美和亚洲的跨国调查。他调查和分析了受访者的收入、对财富与富人的看法等。 雷纳·齐特尔曼基于对相关调查结果的实证分析和学界已有的相关研究,使用成见内容模型,全面、系统地展现了当前不同国家、不同社会环境中富人的社会学画像。
本书以全球治理理论体系研究为重点,在当前国内外学者围绕全球治理理论层面所积淀的丰富成果基础上,梳理并绘制了全球治理理论的主要框架,并结合英国学者大卫·科恩(David Coen)和汤姆·佩格拉姆(Tom Pegram)对于“三代全球治理研究”的代际划分,聚焦新一代全球治理研究所需关注的“全球治理的边界”“理论与实践衔接的路径”“理论建构的沿袭”“全球治理的内在驱动力溯源”四大基本问题,关注既往研究的空缺,对理论体系层面的全球治理研究进行进一步的完善与创新。
现代时期,不同国家纷纷采用成文法律作为政治工具,推动变革,这一趋势背后有深刻的历史联系。本书以独特的视角,追溯了现代时期七年战争等跨大陆战争,回顾了海地、美国、法国、俄国、日本等国的立法活动,分析了这一时期军事压力与关乎权利的立法之间的相互影响;展现了印刷业、出版业的普及和远距离交通工具的发展如何促进成文法律在不同国家和大陆传播,推动权利发展和政治变革;作者也指出,在发展的趋势下,成文法律也会成为排斥妇女及殖民地居民权利的工具,而一些非西方国家借鉴成文法律以巩固国家认同,抵抗西方的殖民
威胁是事关国家生存和发展的头等大事,一直是国际安全研究的核心议题之一。长期以来,威胁被看作不言自明的、本质主义的、确定的客观之物,因此威胁研究关注的焦点主要集中在辨认、评估和应对威胁上,对威胁现实生成的内在机理却很少关注。本书受后结构主义国际关系研究启发,试图挑战这种将威胁看作纯粹客观之物的观点,从话语角度解释那些不言自明的威胁形成方式,主要解决的问题是话语如何建构威胁。本书按照提出问题、构建理论分析框架和分析案例的步骤逐步展开,将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对国际安全话语相关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
作者在本书中指出,当今世界范围内的政治代表权面临合法性危机,西方自由民主代议制已经无力应对无所不能的金融资本主义、日渐扩大的不平等鸿沟和全球气候变化,以及后殖民时代的世界新秩序所带来的挑战。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各地背景多样化的群体、有识之士、研究者和社会实践者广泛进行了多样的社会试验,自下而上地积极寻求变革。这些试验将历史上世界多数传统政治制度中的抽签做法与商议规范相结合,与更具包容性和异质性的公共领域的话语相结合。作者认为,这种将抽签、代表性抽样和商议相结合的新式民主将是 “民主 3.
在国际权势体系出现较大规模变动背景下,本书力图通过对历史和现实的比较,梳理并探讨大战略缔造的若干关键因素及学理线索,评估守成国家战略实施的特征与成败,总结兴起国家战略缔造的历史经验与当代议题,分析中小国家的战略传统与可能取向,并借此探讨国际权势体系及全球安全在未来若干年内可能出现的变动样式与演进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