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主要包括概论、尺寸极限与配合、配合公差的应用、几何公差及检测、公差原则及几何公差选择、表面粗糙度、光滑极限量规、尺寸链、公称尺寸常用测量工具等内容, 集理论教学、实操实训为一体, 采用最新国家标准, 文字叙述精炼, 内容图文并茂、通俗易懂。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是高等院校机械类和近机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技术基础课,对从事机械专业人士的素养塑造具有深远的基础性意义。介绍在机械产品的精度设计和制造过程中,正确应用相关的、**的国家标准和零件精度设计的原则、方法进行设计;介绍零件图及产品装配图的正确标注方法;介绍运用常用的、现代的检测技术、方法和手段,并按照新颁布的国家标准“几何公差 检测与验证”要求,指导“零件几何量及其误差检测和评判零件合格性”工作,切实保证机械产品质量。
本课程是机械类各专业的一门重要技术基础课。根据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特别是根据机械类专业教改的需要,编写了本教材。 本课程的教学任务是:使学生获得几何量测量的基本理论知识,通过几何量测量技术的训练,掌握常用测量器具的基本操作技能,使学生初步掌握公差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方法。 本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是:按照相关专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根据本课程的教学大纲,安排相应的基本理论知识,贯彻最新的国家标准,突出培养学生解决实际工作问题的能力,强化动手能力的训练,并尝试让学生基本学会在机械设
本书根据最新的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国家标准编写,共10章,内容包括测量技术基础、极限与配合、几何公差、表面结构、光滑极限量规、滚动轴承的互换性、螺纹的公差与配合、渐开线圆柱齿轮精度以及键和矩形花键的互换性。
本书共12章,主要包括尺寸公差与圆柱结合的互换性、几何公差、表面轮廓精度、测量技术基础、滚动轴承与孔轴结合的互换性、尺寸链的设计基础、圆锥结合的互换性、键和花键连接的互换性、螺纹结合的互换性、渐开线圆柱齿轮互换性及新一代产品几何技术规范等内容。
本书依据国家标准并按照高等工科教育逐步与国际教育接轨的要求编写而成。全书按照教学规律阐述了机械零部件的互换性和检测技术基础知识,主要内容包括互换性基本概念、极限与配合、几何公差与检测、表面粗糙度和测量技术的基本术语和定义、图样标注和选用。书中各章附有相关习题,以配合教学的需要。本书的英文内容与中文内容同步,采用典型的科技英语表现方式和通俗易懂的词汇,简便易读。本书适用于高等工科院校机械类专业的互换性与测量技术课程教学,特别适合作为英汉双语教材,也可以作为机械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用书。
《机械工程测试技术基础》注重工程实际应用,用系统的观点引导教育学生,突出测试基本概念和测试传感器原理、测试方法和系统组成。全书共11章。一部分为测试技术的理论基础,分6章,主要包括测试与测量、信号理论和测试信号的分析与处理、测试系统的特性描述、信号的传感、调理与输出、传感器、新型传感器。第二部分为典型测试技术的应用,分5章,主要介绍压力、温度、流量、物位等过程工业参数测量和典型机械工程参数的测量。为方便教学,配套电子课件,可登录www.cipedu.com.cn下载。 《机械工程测试
本书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精神,采取以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为单元,任务为引领,循序渐进、步步深入的编写模式。各个项目之间既相对独立又相互关联。每个任务都设计了知识目标、技能目标、任务描述、任务分析、相关知识、任务实施、知识拓展、练习与思考等教学要素。 本书除绪论外共分6个项目,内容包括走进检测世界、零件长度误差的检测、零件几何误差的检测、零件表面结构参数与检测、标准件的精度与检测、圆柱齿轮精度的检测和机械零件的综合检测。为便于教学,本书配套有电子教
本书采用了现行国家标准, 根据检测技术的发展, 把几何量的误差、公差标准及其应用、检测方法密切地结合起来, 以“突出重点、教会方法、重在应用” 为目的, 对部分表格进行了精简; 将检测实训融入相应的章节中, 按照理实一体化编排学习内容, 达到巩固知识和提高动手能力的有机结合。全书内容共分10 章, 包括互换性技术及其发展、尺寸极限与配合及其选用、几何公差及其检测、表面粗糙度及其检测、测量技术基础、常用量具及其使用方法、几种常用标准件的互换性、圆锥配合精度及其应用、渐开线圆柱齿轮精度及其应用, 以
本书共分10章,由国标规定的公差配合、技术测量基础及典型零件的公差配合与检测3个部分组成。内容主要包括尺寸公差与配合、几何公差、表面粗糙度、技术测量基本知识、三大误差的测量、圆锥的公差配合及测量、螺纹的公差配合及测量、滚动轴承的公差配合、键与花键的公差配合及测量、圆柱齿轮传动的公差及测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