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射线脉冲星导航是一种新兴的自主导航方式。本书以作者研究团队脉冲星导航领域研究成果为基础,针对轮廓恢复、信号去噪、周期估计、相位估计、方位误差估计和惯性/星光/X射线脉冲星组合导航等理论进行讨论,主要目的是提高导航系统的实时性和精度,最终更适合工程实现。
本书是在海军重点教材《导航系统误差测试及应用》的基础上,为更加突出专业需求,进一步整合梳理误差理论与导航系统精度测试的内在理论技术脉络,优化编著而成。本书主要介绍导航系统精度测试评估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主要问题与实用方法等。全书共十章,分别介绍导航系统精度测试概述、导航系统精度指标、导航系统误差特性分析、直接测量误差处理、导航测量基准设计、试验测试方案设计、试验筹备与实施、常用导航数据处理方法、动态测试误差数据处理;以及导航系统性能测试与评估等内容。
本书基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科学技术研究院组织的“零壹科学沙龙”智能制造专题研讨活动,在15篇由青年拔尖人才基于各自取得的阶段性科研成果所做的科普报告的基础上整理、集结而成。全书主要涵盖了谐振式惯性传感器、航空导航、天文导航、视觉定位导航、随机无线电信号导航、生物自然光场导航、混合式惯性导航、组合导航、仿生变构型灵巧作业无人机、多旋翼飞行器、临近空间飞艇、低空多机自主冲突解脱技术、多无人机协同、集群智能协同控制、无人机群智汇聚控制等内容。 本书以科普化的语言介绍导航与控制领域前沿的科学知识,适合广大
本书系统阐述了与中高精度光纤陀螺设计和应用有关的工程技术理论和方法。主要介绍了评估光纤陀螺动态性能和噪声性能的重要工具——传递模型和统计模型,讨论了影响中高精度光纤陀螺的几种主要误差源的物理本质和应采取的技术手段,探讨了光纤陀螺的核心元件光纤环圈的绕制和固化技术以及相关的误差。全书最后还介绍了最新前沿技术的激光器驱动干涉型光纤陀螺技术。
本书是对GNSS (全球导航卫星系统)的干扰和抗干扰的研究,全书共8部分:干扰的威胁;干扰源的分析对GNSS接收机的影响分类;抗干扰的威胁;对GNSS信号的干扰分析评估;干扰检测策略;经典数字信号处理抗干扰措施在全球导航卫星系统的应用;基于变换域干扰抑制技术;反电子抗干扰技术的全球导航卫星系统。
本书对干涉仪测向的技术原理与设计方法进行了全面的讲解, 主要从干涉仪通道间信号的相位差测量及误差特性、干涉仪的单元天线及其模型近似、干涉仪的各种天线阵型、同频多信号同时进入干涉仪的效应等四个专题方向对干涉仪测向工程应用中面临的挑战与解决措施进行了透彻的分析, 最后介绍了干涉仪测向在无源定位中的应用, 以及无线电波干涉测量技术在雷达、通信、测控、导航、深空探测、电子攻击与防护等领域中的应用。
惯性导航与卫星导航各有所长,在性能上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因此,惯性导航、卫星导航以及惯性/卫星组合导航在国防以及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本书正是为加强这些技术领域创新性人才实验实践环节的培养需求而撰写的。全书主要内容共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为导航实验的基础知识,主要包括导航系统常用的测试设备、实验数据的基本处理方法等;第二部分为惯性导航相关实验,主要包括惯性传感器件的标定、惯性导航系统的初始对准、惯性导航系统的导航解算等系列实验;第三部分为卫星导航相关实验,主要包括卫星导航接收机基带信号处
近年来,国内基于光纤陀螺的旋转惯导系统研究广受重视,并取得较大突破,其中基于光纤陀螺的旋转惯导系统的旋转策略、调制特性、误差补偿等系统技术研究引起了学者的广泛研究兴趣。本书以光纤陀螺及其旋转惯导系统为背景,从光纤陀螺误差特性分析与建模、旋转惯导系统传统误差源的调制特性分析与标定、旋转性误差的分析与抑制、不同旋转方案的误差特性、旋转惯导系统的误差校正等方面展开研究。本书系统分析光纤陀螺的误差特性,提出光纤陀螺的温度漂移补偿模型与随机误差的分析方法,系统梳理旋转惯导系统的误差传播理论,综合分析旋转惯
教材从"大导航”的理念出发,结合信息控制技术的发展,着眼导航依托的各种物理基础,全面阐述导航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技术,并将导航信息的使用纳入导航原理知识体系。全书共9章,包括:导航的基本概念和参数描述,导航的数学基础与物理基础,导航的测角、测距、测速、定位原理、多源组合导航原理,以及运行体的控制实现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