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十年来,精神分析逐渐由一人心理学转向双人心理学,分析师也越来越注重治疗过程中分析组合的互为主体性,并逐渐摒弃高高在上的权威身份和理性的诠释。之后,以后比昂学派的理论为基础的场论开始发展,并取得了积极的治疗效果。精神分析学家称,场论将作为未来几十年精神分析的重要转向。 本书由世界著名的后比昂学派场论学者朱塞佩·奇维塔雷斯撰写,全面介绍了场论的起源、基本概念、模型与治疗过程。书中还用大量的篇幅向读者呈现了30多个临床案例,帮助读者更透彻地理解理论部分的内容。最后,本书对场论当前所面临的争议及未来
雅克·拉康可以说是自弗洛伊德以来最具独创性与影响力的精神分析思想家。他的思想不仅彻底变革了精神分析的临床实践,而且还在电影研究、文学批评、女性主义理论与哲学等不同领域中继续发挥着主要影响。拉康的作品以其复杂性与特异性风格而闻名,对于受其影响的各个学科而言,本书的阅读价值都是无可估量的。本书针对超过200个拉康的术语提供了详细的定义,既关注拉康如何使用那些常见的精神分析术语,又聚焦他自己的术语学如何经由其教学的不同阶段而发展起来。本书还详尽论述了拉康思想在历史上与制度上的背景,每一个主要
本书为法国著名心理学家、法国格式塔治疗先驱的代表作。作者对格式塔治疗的不同理论源头进行了综合,整合进了神经心理学和脑科学的最新发现,并通过大量的临床个案,帮助读者全面了解格式塔治疗的历史、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主要技术。本书完整而全面地展现了格式塔治疗理论与实践的各个层面,文字优美,视角独特,分析深刻,其有别于英美心理学研究的鲜明法国流派特色令人印象深刻,启发良多,对我国心理咨询工作者的实际工作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本书涵盖西方心理学史从古希腊早期哲学心理学发展至当代科学认知心理学的全貌,突出呈现西方心理学史的主要理论与应用流派,旨在帮助心理学专业学生掌握西方心理学理论与应用的主要发展脉络、现状与趋势,培养其心理学学科的理论思维能力与应用视角。本书在忠实叙述西方心理学史的重要事件与体系流派的基础上,结合心理学史编撰学的“厚今说”与“时代精神说”的视角,首次从心理学的理论与应用的发展线索对西方心理学史进行梳理,并且关注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本书的出版对当今我国西方心理学史教学有一定参考价值,可作为国内心理学专
在职场中不断付出,却因不善表达而常常背锅;和另一半总为同样的事情吵架,感情濒临破裂;对父母的询问和唠叨不耐烦,越长大越不容易亲近……更痛苦的是,明明学了很多沟通技巧,还是频频陷入关系紧张的窘境。到底怎么做,我们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人际沟通难题?本书为我们带来了有趣、实用的关系心理学课,聚焦人与人相处的本质——内在关系模式,深刻剖析“我与自己”“我与他人”“我与社会”典型关系问题。作者从资深心理学家的角度出发,帮助你认清自身与他人和社会的内在关系模式,手把手教你在各种场景与各种人相处时“怎么
本书为学术著作,共六章,从精神分析的角度,揭示了生态问题形成的心理动因,论证了生态危机与精神危机乃一体同源、互为表里的关系,对我们人类的精神危机进行了探讨,介绍了西方经典人物的相关理论,试图将生态问题与人类精神心理因素建立联系,并通过对精神分析的深入解读,揭示了生态问题形成的心理动因,进而结合精神分析的诊疗方法和社会历史批判为生态问题寻找解决之道。此外,本书还初步开展了精神分析与中国古典哲学思想的对话,以推动传统文化更好地复兴,也更好地助力生态问题的解决。
本书是关系性精神分析的基石性著作,也是后弗洛伊德时代的重量级精神分析著作。它深刻地阐述了主体间性视角在理论研究与临床应用上的重要意义,超越了早期工作中由“孤立心灵”引发的一系列问题,探索了精神分析发展的新的可能性。主体间性观点是罗伯特·史托罗楼在他的经典著作《云中的面庞》中首次提出的,他认为,所有的心理过程都源自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联性,分析性关系的发展总是以非线性的过程发生,而非之前许多疗法所认为的,以线性的过程发生。这一概念为精神分析从一人心理学向双人心理学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在本
存在主义心理学不仅是一种心理学取向,更是一种生活方式。存在主义不是虚无的悲观哲学,而是一种严肃的乐观主义,它倡导一种生活态度:这个世界也许并不算好,但是我们要尽力而为,努力活出自己的意义和精彩。 如何生活,如何找到意义,如何成为自己,如何面对不可避免的死亡。存在主义者就像是苦味的鉴赏家,明白春去秋来、苦难与欣喜并不在掌控之中,生命可以是一场耐力赛,也可以是充满惊喜的冒险。 全书以三个故事勾勒出了存在主义心理学“无为而为”的哲学观。 放手:目标会诱惑我们为它服务,而不是顺其自然,让
本书内容讲述: 荣格从心理治疗的具体问题入手, 向我们阐释了心理宣泄的治疗价值、析梦法的实际应用以及移情心理学。荣格用较多的篇幅讲述移情心理学的相关理论。他借助了16世纪炼金术文献《哲人与玫瑰园》中的图片来阐述这一著名的心理现象。移情不仅发生在心理分析师与患者之间, 也发生在人际关系中, 尤其是恋爱关系中。这个过程与炼金过程相似, 包括两人无意识的相遇、投射的发生、投射的收回、融合、新生等。具体内容为“心理宣泄的治疗价值”“析梦法的实际应用”“移情心理学”。
在创立分析心理学理论的早期,荣格将自身与精神分析的另外两位先驱弗洛伊德和阿德勒区分开来,并着重强调了不同学派间基本视角和实践上的差异。在当代,荣格分析心理学以令人兴奋的方式不断发展,实践荣格精神的新路径不断被探索,因而荣格学派写作的重点也转向了与精神分析大家庭融合和对话的视角,也因此才有了本书的书名——《荣格派精神分析》。 在这本凝聚了40位当代国际知名的荣格分析师智慧结晶的文集中,荣格派分析方法的开放性和多样性得到了全面的体现。本书讨论了荣格分析心理学的全部内容,包括荣格分析心理学的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