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中后期江南书画作品自由交易的市场进入了快速发展期,书画消费出现了新的变化。作者以此为研究,从明代中后期江南书画消费对书画观、对书画创作、对书画家生活、对书画市场等几方面产生的影响具体展开,从书画消费的角度来管窥明代中后期江南文人生活状态。
本书系统地介绍和研究了西方当代艺术自1970年以来在艺术实践、发展形态和艺术观念等方面的变化,涉及到的内容不仅包括绘画、雕塑、装置、表演、电影、互联网、数码艺术等多种艺术形态,还包括与当代艺术相关的博物馆展览、国际策展人、批评观念等当代艺术赖以传播和发展的各类艺术体制,涉及到的地区不仅包括美国、西欧、东欧和中欧,还包括近年来在亚洲和非洲的新的当代艺术形态。在目前所见由国外学者所撰写的介绍和研究西方当代艺术发展趋势与现状的著作中,本书相对全面与系统。同时,本书的受众范围比较广,既适合艺术
本书从1895年电影诞生至今的历史上,精选了世界电影史上重要电影运动的宣言、倡议书、公开信,其内容涵盖了电影创作、电影技术、电影美学、电影保护和民族电影运动等领域,作者从爱森斯坦、卓别林这些早期重要导演,也包括安东尼奥尼、基耶斯洛夫斯基等大师参与撰写的电影运动宣言文章,有拉丁美洲电影运动的著名文献,也有道格玛95这些数字时代的美学教条,是研究世界电影史的重要文献。
这是一部聚焦于艺术与设计学科交叉领域,面对批评性设计展开史论综合研究的学术专著。作者探索性地通过对前卫艺术理论、当代设计文化等议题的观照,着力凸显批评性设计所蕴含的文化批评职能和行动主义向度,希望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批评性设计面相模糊背后的深层逻辑,及其在未来社会文化活动中应发挥的独特作用。
本书收录郑长华《王非但以意取,不问真似——董其昌臆造性临摹观管窥》、赵汗青《项穆其人及〈书法雅言〉思想再探》宋立《<孟法师碑〉塌本及其传衍考述》、李永《近代印人结社考论》、申喜萍《书法补史:以吴全节书法作品为例》等文章。
本书收录作者关于《加强美术学学科建设》《重视对中国现代美术学史的研究》《建立中国美术批评学》等重要论文四十多篇,对美术学的研究对象和学科特征,对中国美术批评学和古代美术史论中的相关重要专题进行深入研究,对美术学学科建设有较为重要的学术价值。
本书为倪进教授多年写作文章的汇总,详细叙述了其对中国艺术市场发展的观点。全书分为艺术品市场、书画鉴定、艺术杂谈三大部分,每个部分下具体包括多篇论文,作者运用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来研究艺术品市场和艺术现象,对相关研究者提供不同的研究视角。
日本艺术家竹久梦二是20世纪初日本迅速变化的文化环境中的一个代表人物。他的图像作品无处不在,但在现代日本的官方艺术史话语中却明显缺席。他是一位挑战艺术史定义的充满矛盾的艺术家,在日本视觉文化史上占据了一个截然不同的空间。 这本首次完整研究竹久梦二的英文作品,曾获得2022年美国亚洲研究学会约翰·惠特尼·霍尔日本研究图书奖提名,作者直井望将梦二置于日本二十世纪早期的“媒介景观”中进行了整体探讨。书中囊括了梦二艺术创造生涯的经典作品,引用了大量竹久梦二的文字,包括日记、诗歌、散文和评论等。拓宽了我们
从古希腊到印象派,两千年12个艺术时代、15个历史事件、35位历史人物、80位艺术家的艺术生涯与成就、218件艺术珍品,全在艺术史科普领军人祺四的生花妙笔下轻松解读。
本书是写给大众的西方艺术史科普读物。分为12章,每章包括时代简介、重要历史事件、重要历史人物、主要艺术家和艺术成就4小节,简明扼要地勾勒了从古希腊到印象派两千年的西方艺术史。行文兼具专业和灵动、时尚和风趣,将艺术史讲成了一个个妙趣横生的艺术史故事。全书配有200余幅西方艺术史重要作品彩图并详细
学制作为教育变革的对象首当其冲。象征新学的学制系统为教育近代化的建立奠定了制度基础,中国的近代高等美术教育体系也由此开始逐步建立起来。同时,学制也是在时代背景之下一个变量的建设过程,作为《从器物到精神:20世纪中国美术教育的制度转型》研究高等美术教育的原点,围绕学制的建立、更迭、废止、重塑、优化等问题展开,着重探讨其发生、发展对于高等美术教育的引导和影响。 《从器物到精神:20世纪中国美术教育的制度转型》中选择考察的高等美术教育指涉三大场域,其一,晚清尚未有学制建立时的实业学堂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