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生物材料科学与工程丛书”之一。随着国民寿命的提升,各类肿瘤的骨转移频发,使得肿瘤性骨缺损的治疗愈发重要。肿瘤性骨缺损的治疗严重依赖于相关修复材料与医疗器械的进步。本书依托作者项目组“十三五”和“十四五”期间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抗肿瘤/组织再生性植入器械的临床前评价及临床研究2017YFB0702604)”和“镁合金骨肿瘤切缘填充器产品研发(2021YFC2400704)”项目成果来撰写。全书总共分为11章。前两章分别介绍了骨肿瘤的临床诊治和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第3-8章介绍
本书收集了来自15个治疗中心的30例具有代表性的乳腺癌真实诊治病例,其中近三分之一为年轻患者,这也凸显了中国乳腺癌的流行病特点。在每个病例的诊疗过程中,多学科查房协作组提出各专业的诊疗意见,之后有计划地、合理地应用现有治疗手段进行综合诊治,同时,病例最后的诊疗经验还梳理了现阶段部分关键研究的进展,结合诊疗指南和研究前沿,重在分享我国权威专家的诊疗思维及宝贵经验,并对目前循证医学数据不足的临床问题指出解决的方向,以提升年轻医生及医学生的诊疗水平。
本书共七章,包括肿瘤概论、太阳肿瘤、少阳肿瘤、阳明肿瘤、太阴肿瘤、少阴肿瘤、厥阴肿瘤,涵盖了什么是肿瘤、肿瘤诊断、肿瘤的共性与个性、太阳伤寒、太阳中风等内容。
本书参考查阅大量国内外文献,通过梳理大剂量维生素C治疗肿瘤的历史、发展过程和相关临床实践,提炼其治疗肿瘤的终极功能和树形机制;通过分析维生素C药代动力学特点,规范化其临床优势方案;通过总结肿瘤大剂量维生素C精准治疗的代谢表型、疗效评价指标,提出大剂量维生素C精准强化治疗的观点,并详细介绍了6种精准强化治疗策略及其协同作用机制,为提高大剂量维生素C治疗肿瘤的效果提供了新思路。内容与临床密切结合,既系统深入又简洁实用,对从事肿瘤代谢治疗基础研究和临床治疗的各科医生均有较高参考价值,促进肿瘤
恶性间皮瘤(malignantmesothelioma,MM)是一种来源于胸膜或其他部位间皮细胞的恶性肿瘤,来源于胸膜的约占80%,其他部位包括腹膜、心包和睾丸鞘膜等,发病率为1/100万-2/100万,正逐年上升。恶性胸膜间皮瘤(malignantpleuralmesothelioma,MPM)起病隐匿,初诊时多为晚期,局部侵袭性强,疗效欠佳,患者中位总生存时间约为1年,5年生存率仅约10%。MPM的组织学亚型包括:上皮样型、双相型和肉瘤样型。双相型和肉瘤样型间皮瘤患者总生存期比上皮
本书包括肿瘤免疫基础知识与技术和肿瘤个体化与靶向治疗新策略两篇。第一篇囊括了肿瘤抗原、肿瘤免疫微环境、抗肿瘤免疫反应评价指标、各种免疫靶向技术及实验模型等领域。新版内容在第1版的基础上增加了合成生物学的内容。第二篇重点阐述了近年来已经进入临床试验或刚刚获批临床应用的肿瘤免疫治疗新技术,以及临床应用领域的新发现。此外新版内容还在第二篇中增加了原位疫苗、新抗原肽疫苗、新抗原mRNA疫苗、光动力免疫治疗、肿瘤靶向核素诊疗技术、抗体偶联药物等新技术及恶性胸腔积液的新疗法。全书在肿瘤免疫基础知识
本书主要介绍免疫系统与肿瘤的关系、抗肿瘤免疫学机制、肿瘤主动免疫及被动免疫治疗、新型肿瘤细胞治疗、肿瘤免疫治疗的不良反应及处理等内容,结合当前肿瘤免疫治疗的新进展,对肿瘤与新型肿瘤细胞治疗展开研究,穿插了肿瘤治疗的理论知识与临床案例。
人工智能是21世纪的先进技术,已广泛应用于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医学领域,AI也取得了很多进展,但仍面临一些挑战。特别是,AI在临床应用方面存在认识和接受水平参差不齐、研究深度和临床应用广度有显著差异、依赖程度不一等问题。本书为未来AI在肿瘤放射治疗应用中的发展提供了方向和指导。全书共分为六个部分十五个章节,包括AI在放射治疗中的应用现状、基本原理、应用策略、最新模型工具、应用示例、伦理问题及效果评估等方面,为临床医师、放射物理师、放射治疗技师、研究生及科研人员在肿瘤放射治疗工作中研发
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癌症发病率逐年上升,已成为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癌症康复作为癌症防治的重要环节,康复质量决定了患者生活质量,这也决定了本书出版的必要性和迫切性。本书通过临床一线大量收集癌症患者最关心和容易忽略的问题,聚焦肺癌、肝癌、乳腺癌等不同类型癌症患者在接受规范化诊疗(放疗、化疗、手术等)以后,可能会出现的并发症、副反应等情况,以及康复过程中遇到的衣食住行等方面疑问,由医学专家进行解答,内容通俗易懂,实用性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