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论入门》是在考茨基《马克思的经济学说》一书基础上,由日本学者石川准十郎补充完善而得,共五编十章。考茨基的《马克思的经济学说》很早已被引进中国,最早由戴季陶、胡汉明翻译,并以《资本论解说》书名为中国读者所熟知,本书对大众了解资本论提供了有益的帮助。考茨基作为马克思的最初追随者,在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方面,作了许多贡献。本书对于全面系统理解《资本论》的全三卷内容,也即完整理解马克思资本论相关思想体系具有重要价值。
总结“互联网+”条件下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基本经验,探索“互联网+”条件下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教学规律,提出推动“互联网+”条件下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创新的对策方案,形成立体全时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机制和传播机制,构建“互联网+”条件下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创新体系,形成集“互联网+”条件下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内容与形式、主体与客体、原则与方法、平台与载体、路径与机制的系统研究。成果的内容包括导论、九章和结束语。
本书属于北京社科青年学者文库,全书共分为7章,深入阐释和分析了马克思与斯密价值理论的根本特征及其理论实质的差异,认为其突出体现在两者关于商品价值论、剩余价值的生产和再生产、剩余价值的分割等方面的理解上。全书共分为7章,对斯密与马克思价值理论从哲学基础、价值生产和价值规定理论、价值再生产理论、价值分割和价值分配理论等方面进行了比较,并对马克思价值理论变革的当代启示进行了分析。本书的出版对于我们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实质,回应当代西方经济理论对马克思价值理论的误读,从而激发劳动价值论的当代活
本书基于历史-理论-辩论三层逻辑,将马克思零散于各著作、信件、文件等的法治认识与见解联结起来,形成了系统的、完善的马克思法治思想,尤其辩论逻辑对马克思法治的整体性、核心要义、发展走向、价值归宿等相关争论议题予以正面回应,在理论逻辑既批判又建构的基础之上,进一步明确了马克思法治思想的内容构成和基本观点。其创新之处在于:本书对马克思法治思想的研究既关注法又侧重治,重点探索法的国家治理、共产主义第一阶段法治的运行、法治的价值导向等治的问题,在方法上实现了批判与建构、理论与实践的协调统一。对马克思
马克思深入现实生活过程,深刻领悟人的感性活动的存在论意义,把人的感性活动表述为实践,揭示现代生活境遇中社会历史创造性占优势的实情,在此基础上发动了以历史为原则的存在论革命,终结了近代形而上学以概念演绎为动力机制的知识论进路,让历史性突破意识“内在性”原则的思辨困局,在解答现代社会现实问题中彰显历史性的建构性质,在历史性原则高度提升并丰富存在论,开掘存在论链接社会现实的新境域,为人类克服现代性弊病铸就切实可行的精神向导和文化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指出:“学习马克思,就要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关于世界历史的思想。”这表明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思想已经从学术话语上升到政治话语的高度,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时代出场标志着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思想中国化时代化达到了新境界、新高度。新时代中国不断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央,面向当今“一体化的世界”及其在百年大变局中持续演化的诸多矛盾,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坚持、实践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思想。本研究以《文本与时代:马克思“世界历史”思想研
本书通过对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科学性、革命性、主体性、艺术性的本质规定性及支撑这些本质规定性的唯物史观、唯物辩证法、科学主义、革命话语、阶级观念、意识形态、马克思主义艺术人学、现实主义八大关键性范畴的梳理与论述,对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发生和确立的过程、内容和结果进行了系统研究及历史阐释。
科学社会主义无论是作为广义上的马克思主义,还是狭义上的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之一,即作为马克思主义实现人类解放的现实路径的科学理论,都不是马克思恩格斯通过仅仅研究当时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潮而创建的理论。本书打破了仅仅从对空想社会主义的继承与发展的维度来阐释科学社会主义的传统研究模式,在马克思恩格斯的三大批判哲学批判、政治经济学批判和空想社会主义批判与科学社会主义的关系中回溯科学社会主义科学性的深刻意涵,在彰显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的同时,能够呈现中国式现代化的世界历史意义,从而为推进中国式现代
本书以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为总问题背景,以其政治经济学批判为主轴,遵循《资本论》三卷通行本及其相关“手稿”的叙事逻辑,具体深入地探讨资本批判与人类解放这一重大主题。全书围绕并紧扣《资本论》,从对资本逻辑的自否性及其导致的危机之讨论,转入对人类如何意识到自身解放条件,并从而成为社会的真正主体之讨论;通过对“剥削”“无产阶级”等重点问题进行创新性理解,对现代西方左翼“重新界定革命主体”“去阶级化”等难点问题进行批判性反思,论证了资本的特殊运动规律孕育着资本扬弃自身的解放意蕴,后者具有思想的普
本书将先后分批对马克思恩格斯的经典著作(《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共产党宣言》《哥达纲领批判》和《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等)逐段进行义释和解读。衷心希望本套丛书可以帮助读者深化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理解,筑牢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功底,领悟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魅力。在扎实彻底的理论基础之上,以更宽广的视野、更长远的眼光、更奋发的姿态,回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探索中的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和时代之问。 本书主要是对《哥达纲领批判》逐段进行义释和解读。让我们回归文本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