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中国治理规模的庞大以及社会现实的高度复杂性和异质性,决策者很难通过制定一套细致周密的政策实现对国家的有效治理。为充分调动地方积极性,中央政府在制定政策时通常留有一定的弹性空间,这也使地方政策执行效果千差万别。影响政策执行绩效的机制为何?究竟是执行主体所具有的资源禀赋,还是其所处的组织与社会环境更能影响地方政府政
国家治理转型是国家强制性权力向国家基础性权力过渡的过程,但国家基础性权力的提升需要以发育成熟的基层社会(村民社会)为基础。如果缺乏具有自治能力的基层组织为依托,国家基础性权力会重新寻求国家强制性权力的嵌入,从而造成国家治理能力转型的困境。要化解项目治村的实践困境,核心是提升国家治理能力,关键是充实国家基础性权力建设的社会基础,根本路径是构建具有自主与自治能力的现代村民社会。国家基础性权力视角下的村民社会建设,需从以下三个方面努力:一是合理确定村民自治单元,二是培育现代化的村民自治精神,
本书基于政治认同的学术史回顾以及媒介化社会青年政治认同的意义和现实需求,考察中国语境下网络政治传播场域中的青年政治认同培育机制。通过调查实验和控制实验,揭示了网络政治传播影响青年政治认同的主要机制,即一方面通过信息传播塑造个体的认知和情感体验,为青年政治认同的生成奠定认知和情感基础,另一方面通过互动参与孕育积极的公民精神,在赋权参与中促进青年主动的建构性认同;在此基础上,借助生态发展理论和网络政治传播场域概念,将网络政治传播看成一个由各种传播关系交织而成的空间,区分不同层次的网络生态环
本书为以下项目的结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当代中国家庭政策建构的伦理维度研究”(16BZX104) 湖南省社科基金项目“新时代湖湘家风家训传承和培育研究”(19JD45) 资助成果。 中国社会正处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快速转型期,家庭所面临的问题与西方家庭政策改革的时代背景有相似之处。婚姻的稳定性下降,生育率持续低迷,人口老龄化加速,家庭规模缩小,老人赡养和儿童抚育问题突出,“两性养家模式”下男女两性工作与家庭的平衡问题凸显。这些都亟需家庭政策的积极应对和介入。但从目前来看,我国的家庭政策还无法适
《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共十四章,分别是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概述,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法规与政策,社会救助法规与政策,特定人群法规与政策,婚姻家庭法规与政策,人民调解、信访工作和突发事件应对法规与政策,社区矫正、禁毒和治安管理法规与政策,烈士褒扬与优抚安置法规与政策,城乡基层群众自治和社区建设法规与政策,公益慈善事业与志愿服务法规与政策,社会组织法规与政策,劳动就业和劳动关系法规与政策,健康与计划生育法规与政策,社会保险法规与政策,并在后附有考试大纲。本书由关信平担任主编,陈树强、黄晓燕担